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中国医改:20年后再起步

 

CCTV.com  2008年03月14日 20:50  来源:CCTV.com  
进入[360度]>>

专题:2008年全国两会

专题:两会网上视听间

    CCTV.com消息(360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因此,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和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然成为本届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今年两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医改内容纳入其中。

    在距第一次医改整整20年后,承载着国民福祉的新一轮医疗改革将再次踏上征程。一份方案,能否使医改在第三次努力中实现新的突破?

    今天我们将邀请一直研究和关注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就此次医疗改革方案进行解读。

    首先,还是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

    中国的首轮医改启动于1985年。当时医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鼓励医院通过"市场化"手段扩充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

    但很快,医疗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弊病开始显现。通过"市场化"发展起来的优势医疗资源开始集中向大城市、大医院和特殊人群集中,普通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7年国家启动第二次医改。随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被确立。

    但经过多年的"市场化",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已经被大大压缩。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预算的比例由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的32.16%,下降到1996年的17.04%,1997年后这一比例还在进一步降低。而同期,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却增加了197倍。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看不起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2006年8月,由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再次启动新一轮医改。

    2007年12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报告了新一轮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确立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还给出了一张医疗改革的时间表: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视频连线――[国策解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李玲教授

    下面,我们连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和您一起分析解读这份还没有完整“曝光”的新医改方案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连线问题:

    1、 李教授,在此次医改的指导思想中,"公益性"是一个关键词。在已经披露的新医改方案中,强调:医改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其实我们回顾中国的医改的历程,"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在很长一段时间曾经存在激烈的争论,此次医改是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原则,那么"政府主导"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在医疗领域的改革要确立"政府主导"的原则?

    医改必须坚持

    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2、 此次医改方案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什么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项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老百姓又能从中得到那些具体实惠?

    医改总体目标: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责编:程冲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