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 2008年3月10日15时,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三层第七会议室,全国政协委员何丕洁(民革中央副主席兼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厉以宁(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名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卓彬(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侨联常委,广州市副市长)、王孝询(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就“民主党派帮助毕节地区脱贫致富”主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李卓彬]这次看完之后,第一,感受到当地的老百姓、干部群众一说到这个主题,就是由衷的感谢。因为生存在那样环境的市民,特别是苗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紧紧握着我们的手,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我们听完都很感动。我用一组数据说明一下问题。1988年,创立试验区到现在19年,整个开发扶贫所产生的生产总值由原来的23.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25亿元,增长了近14倍;财政总收入由原来的3.0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5.06亿元,增长了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4元增加到现在的2458元,增长了近11倍;我们在靠近村镇的村户,农民已经盖起了两层的小洋房,这是非常难得的。原来我只能在沿海城市见到,但是在毕节也看到了。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14.94%,提高到现在的34.92%。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所谓覆盖只是小苗、小树的覆盖,现在的覆盖区是高树,整个生态恢复非常好。
我感觉个别地区可以达到次生林的状况。人口控制水平也是全面提高了。人口自然的增长率从1988年的21.29‰,下降到现在的8.45‰,在那个地区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情。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12.2万人减少到现在52.9万人。而且这个贫困线的人口补助水平也全面提高了,质量也有所提高。19年当中,经济发展指标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甚至高于贵州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刚才厉教授已经讲了,从原来整个贵州最贫穷、最落后、发展最慢的一个地区,提升到整个贵州的第三位。
从这些数据当中,从当地老百姓的情绪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务院1988年所创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我感觉到,试验区的建设过程当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特别是在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生产,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方面,他们摸索出的一些难得可贵的经验,我觉得都是西部大开发其他地区可以值得借鉴的。特别像毕节这样的贫困山区,能做到的事情,中西部其他的贫困山区更应该能够做到。我们建议,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总结20年来试验区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推进试验区的试点。所以我们提出,把毕节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第一点感受。
责编: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