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朝闻天下):
人民日报――稳物价 民生第一视点
按照人大会议议程,昨天,各代表团对财政部提交的财政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进行审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照耀到民生领域成为关注焦点。
今天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提出民生财政是摸得着的实惠,财力壮大、各项补助标准大幅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代表们普遍认同,多投入更要重效率。
而作为民生问题的“晴雨表”,物价问题也备受关注,特刊时评:稳物价是当前民生的第一视点。
新华每日电讯――两会热议缩小收入差距 个税起征点再高点如何
物价上涨,引发了收入增长的话题。看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的标题,两会热议缩小收入差距,个税起征点再高点如何?人大代表宗庆后认为,我国近年来个人所得税连年高比例增长,工薪阶层成了个税征税主体,负税偏重使工薪阶层收入增长缓慢。他建议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个税税率,提高工薪阶层实际收入水平。
中国财经报――农民的日子还没那么富
中国财经报关注了农民的收入情况,不少人认为,农民从食品价格上涨中得到了实惠,其实不然,涨价给农村带来的影响远大于城市。去年以来,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在内的涨价已经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也部分抵消了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去年CPI上涨,农村比城市还要高出近1个百分点就是例证。所以,“农民的日子还没有一些人想象那么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上海证券报――缩小四大收入差距 代表委员“把脉开方”
包括城乡差距,还有行业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基本未变,但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上海证券报的报道说,就缩小收入差距,代表委员纷纷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城乡差距药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向城市;阶层差距药方,建议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行业差距药方,拿出硬办法设最高工资标准;地区差距药方,用政策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
具体到代表委员的建议,包括:工资涨幅与物价涨幅保持均衡;职工工资要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增加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长等等。
工人日报――工资,涨多少和怎么涨?
工人日报的两会聚焦在关注企业职工收入时提出,工资涨多少和怎么涨的问题。(小标题)跑过CPI,跟上GDP,这是网友对工资涨幅的期待。报道综合代表委员的建议说,工资增长,包含利润、贡献、股权,一个都不能少。
利润是指企业盈利,贡献是要考虑职工为企业工作的年限,股权是直指目前部分企业在股权认购上过分向管理层倾斜,而很多普通职工难以分享。有代表建议,应该以立法形式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但对于涨工资,政府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认为,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不能指挥企业何时涨工资以及涨多少。但政府要做的事情不是没有,比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不能让一些企业恶意压低工人工资等。
责编: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