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几名来自解放军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女性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责和参政议政时,展现了女性独特的风采。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李宣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的代表中,有22名女代表,分别来自战备训练、国防科研、医疗卫生、文艺体育等多个战线。她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代会上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王维俊:基层代表坐上主席台
万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中,有一位女军人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后勤工程学院军用电力保障教研室主任王维俊。
外表柔弱的王维俊,却从事着最"硬"的专业研究――野战电机电气。听着她细细柔柔的讲述,记者很难把她与一系列填补了世界空白的突出科研成果联系起来。从"模块化移动电源研究"到"异步发电机组及配电网络研究",她有5项主研科研项目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结合科研工作履行好职责,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建言献策。"
"20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从国外是买不到的。没有军事装备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就不会有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王维俊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加强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非常赞同。
她提出,后勤装备建设在发展理念上应从跟踪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应从重产品轻基础向两者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机制上应从军民分割向二者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思路上,既不能盲目崇洋,也不能闭关自守。
程晓健:女飞行员成为"老代表"
在解放军代表团,大家习惯地把程晓健称为"老代表"。
其实,这位女飞行员并不老,只有45岁。这位29岁就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四届的空军特级女飞行员,准备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多份议案和建议,既有关于国家安全的,也有关于军人权益保护的,还有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改革的。
3月的北京已是春意盎然,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仍是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广州军区空军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健代表清楚地记得,他们在1月30日夜间接到要求运输机紧急运送救灾物资的命令。程晓健说,从接到命令到战机起飞,只用了不到40分钟,人民有危难,子弟兵就该冲锋在前。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1981年7月,程晓健高中毕业后,怀着飞行的梦想,成为了空军第五批女飞行员。然而,进入航校后她才知道,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生活并不浪漫,更多的是艰辛和汗水。
程晓健为了尽快适应飞行要求,处处给自己出难题:1500米跑,别人跑一遍,她跑两遍、三遍;练单双杠,她练得满手血泡,缠上纱布噙着泪水继续练……几年下来,她变成了又黑又壮的"假小子"。
1984年,程晓健从航校毕业,成了一名运输机飞行员。1998年8月7日凌晨,湖北公安县数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已任团副政委的程晓健抛下7岁的儿子,迅即奔赴机场执行指挥任务。那天,驾驶飞机紧急奔赴灾区的是自己的丈夫王志强。夫妻合作天地间,一时传为佳话。
20多年搏击蓝天,6种机型、3000多小时的飞行履历,已把程晓健锻造成为数不多的空军特级女飞行员。
前年,程晓健主动申请,把自己每年的飞行时间增加一倍。"我是蓝天的女儿,我要在祖国的领空上撑起'半边天'。"她深情地说。
何新瑛:"霸王花"与海军陆战队一同成长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两会,但不少记者还是一下子就把她认了出来:"你就是'两栖霸王花'吧……"
参军之前,"湘妹子"何新瑛的梦想是当一名模特。家乡的青山绿水给了她漂亮的面容、白皙的皮肤和高挑的身材,从小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参军后,她变成了一名整天摸爬滚打的女子陆战队员。
1998年,我国第二支女子陆战队成立。作为第一代优秀女陆战队员的何新瑛,被调到这个新组建的队伍中担任班长。当年,何新瑛带的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1999年,何新瑛被破格提升为军官。
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分队长,再成长为指导员,何新瑛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
这次会议上,何新瑛准备就基层官兵关心的军人权益保障、退役士兵安置等问题提出建议。"要在事关国计民生、军队建设的大事上发表建设性的意见,可一点不比冲锋陷阵轻松。"她说,"我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
汪瑞:做官兵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尽管在北京出席两会,但汪瑞仍时常接到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军区边防官兵打来的心理咨询电话。
作为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是全军唯一的在5000米以上海拔地区全面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疏导的女军人。
高原边防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和挑战着戍边官兵的心理和意志。13年前,在解放军某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汪瑞,毅然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走上"生命禁区",开展高原心理学研究实践。
阿里高原、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汪瑞的足迹几乎遍及军区所有边防连队。
汪瑞开办的心理健康讲座,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战士。战士有心里话都愿意向她倾诉。随着网络落户雪域高原,汪瑞又在部队内部网络上创办了"边防卫士心理咨询网站",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学苑""悄悄话"等10多个栏目。高原官兵把她当作"知心姐姐",边防各族军民赞誉她为"和谐使者"。
"高原边防线上年轻的战士需要呵护。"在今年的两会上,汪瑞准备提出有关开展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的建议。
"今年的新兵刚上山,有大量心理疏导工作要做。"她说,"两会一结束,我就返回高原。"
责编: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