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委员是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她将规范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写入提案。新华网 浦奕安 摄
范小青委员表示,应当组织专业作家去给孩子们上一堂语文课,这对作家和农民工子弟双方都有好处。
新华网北京3月7日消息(浦奕安)一袭青灰色裙装精干中透着飘逸,淡定端正的妆容传递着清新脱俗的气息。2008年3月6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女作家范小青,在文艺界政协委员驻地宾馆接受了记者采访。
保障教育公平 需要在政策上对农民工子女有所倾斜
范小青虽是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却早已把提案准备充分。这位擅长写苏州情绪的女作家心怀民生,亲自去苏州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深入调查,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写入提案。
范小青委员观察到,如今,教育的两级分化问题比较突出。大家一般都关注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各种评估,往往忽视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她认为“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更重要。”
她说,自己很早就关注到了城市里的农民工这一“边缘群体”,他们人在城里,但是由于生活的现实压力,子女很难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平等的教育。农民工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子女,离开家乡农村,来到新奇的大城市,往往与他们的同龄人显得格格不入。而当下遍布苏州市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大都由农民工自己开办。有的学校即使取得了合法的办学资质,但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这些孩子的升学率也不列入当地教育部门的考核范围,令范小青委员对这些孩子们的未来颇为担忧。
范小青希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可以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部门应出台适用政策,将这一问题纳入规范。她呼吁,可以从家乡苏州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做起,不仅要保障教育公平,还要在政策上对农民工子弟有所倾斜,使他们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在调查中,范小青发现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企业,已经开始聘请一些离退休知识分子给孩子们去讲课,这至少比农民工自己“赶鸭子上架”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