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身边有趣事 巨变30年--人大代表笑说“想不到”

 

CCTV.com  2008年03月06日 22:38  来源:新华网  
专题:2008年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题(记者丛峰、赵晓辉、杜宇)说起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正在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不禁忆苦思甜。餐桌边、电梯里、会场外……他们不时用亲身经历的小事、趣事感慨30年巨变带来的各种“想不到”。

    从6个到60个

    34岁的杨秀英代表,来自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也是这个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小县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1982年,我上村小学一年级,全班只有6个学生。到了第二年,只剩下3个了。那时候,山里娃根本读不起书。”

    “如今,小学校舍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学杂费、书本费全免,就连吃、住都不用花钱。每年开学,农民排着队送孩子来上学。我当年读书的那个班,现在一年就能收60个学生。”杨秀英说。

    “从6个到60个,跟现在的孩子比,我的‘老同学’真少得可怜!”杨秀英说。

    从见一篇背一篇到看不完

    学者气十足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代表,从小就特别爱看书,改革开放终于让他“看不过来了”。

    “1978年,我考上大学后,上英语课都没有教材。最后费老大的劲儿,老师才托朋友从英国寄回一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书就这一本,老师给油印了,一个星期就发一篇,见一篇背一篇。那会儿背得太熟了,直到现在我都能背出来。”

    “现在,我已经去过三次英国、三次美国,还有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别说教材不愁,就是其他很多书籍,我都到国外买最新版的。”

    “书太多了,我这么爱看书的人,也看不过来了。”易敏利说。

    从分期付款到想买两台

    淳朴的杨梅代表是某电视机生产企业一线车间的技术能手,包括她父母在内,全家人都是这个厂的职工。

    “1985年,仗着自己是厂里职工,爸爸从厂里赊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分期付款慢慢还,一个月要还十几、几十元吧。”

    “现在哪还用赊啊?!前两年家里买了台39英寸的彩电,今年又想添个等离子的大平板电视。其实一天也看不上几分钟,就图个方便。”

    “当初,为了看香港电视连续剧,家里人要轮班出去扶电视天线杆。现在,我自己都上电视了。”杨梅说。

    从小心翼翼叫“冷饮部”到敢称“中外合资”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代表,是做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的人。

    “当年刚‘下海”时,想把开的店起个名叫‘冷饮部’,心里都不太踏实。因为那时候粮食还是统购统销,不让老百姓自由买卖。现在,我介绍公司时,经常强调是中外合资的。”

    “有时宵夜吃速冻汤圆,朋友跟我开玩笑:老陈,没你我们还吃不上呢!我说,没我行,没改革开放可就真吃不到了。”陈泽民笑着说。


 

责编:冯晔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