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梁保华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CCTV.com  2008年03月01日 08:55  来源:新华网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梁保华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中央举行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周恩来同志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以寄托对他的无尽怀念。

  江苏淮安是周恩来同志的诞生地。少年时代,他从家乡的自然胜景和人文历史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文化养料。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一个爱祖国的人,肯定热爱他的家乡。”他从12岁离开淮安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求索中,投入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再也没有回过淮安故里,但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牵挂着乡亲的冷暖安危。

  江苏人民不会忘记,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同志在江苏大地留下了光辉足迹。他在大革命时期曾作为中央代表亲自指导江苏省委的工作。抗战爆发后,他曾代表我党赴南京进行国共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率领中共代表团进驻南京梅园新村,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江苏人民不会忘记,周恩来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经常亲自参与筹划、进行具体指导。南京解放之初,他就曾提出:待苏南、苏北两区合并时,省会仍设在南京;确定南京为军事、文化城市,将若干大学办在南京;工业方面如可能扩充原有之电器制造厂及举办其他工厂等,由中财委在拟定整个计划时加以研究。他一再叮嘱在淮安工作的干部,要结合家乡实际发展农业,农业上去后可以发展一些工业;办农业要抓好农田水利,能排能灌;要抓好农作物改制,步子一定要稳,旱改水是方向,但也要因地制宜。

  江苏人民不会忘记,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家乡的治淮工程,对淮河流域的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周恩来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治淮的宏伟蓝图。他动情地说:“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响应党的号召,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今天我们应该支援他们。”他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和“三省共保,三省一齐动手”的治淮原则,统筹解决蓄洪与泄洪、上游与下游、远期与近期、除害与兴利等问题,科学决策兴建了一系列治淮大型骨干工程。

  江苏人民不会忘记,周恩来同志始终关爱家乡百姓,既有乡情,又讲原则。他在听取家乡干部汇报时,总是不厌其详地询问每个细节,真切地希望他们讲实话,实事求是,切实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搞好家乡的建设。他经常向来北京的亲属仔细询问,家乡百姓能否吃得饱、穿得暖?乡下有没有人家盖新房?他身居高位,但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给家乡任何特殊照顾。他谆谆教诲家乡干部不能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办事情要顾全大局,不要只想着自己那块小天地,不要有丝毫特殊化思想,要靠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

  江苏人民不会忘记,周恩来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乡亲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他得知家乡对其旧居中行将倒塌的房舍进行初步维修后,立即加以制止,并用自己的工资偿付了这笔维修费。他再三强调对故居处理“三项不准”的严格规定,告诫家乡亲属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他专门就家乡同志捎来一些土特产的问题给淮安县委写信,还附上《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对居住在家乡的亲属,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予接济,不愿增加地方政府的负担。

  周恩来同志的英名、风范和对家乡人民的挚爱,在江淮大地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激励着江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要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弘扬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向着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把周恩来同志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编:张托雅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