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称今年就业形势比去年更严峻;新《劳动合同法》将对大学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本报讯 记者 陈红艳 通讯员 苏卫东
2008年,将有55万名大学毕业生在广东找工作,创历年新高!昨日,出席“2008校企新春联谊会”的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而新《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人更为谨慎,“这将对大学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他还呼吁:“大学生应去欠发达地区就业,因为这些地区人才密度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去了更容易‘冒尖’。”
今年55万毕业生在粤求职
李小鲁在联谊会发言中指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广东省200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约30万,加上省外院校毕业来粤?工的大学生,以及本省往届“暂缓就业”毕业生,估计会有超过55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
“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李小鲁指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495万人,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1%,也就是说有141万毕业生仍未找到就业岗位。从2006年起,未能初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突破了100万大关,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大的改观。
毕业生过分集中在珠三角
据了解,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4.7万人,初次就业率达到88.60%,实现就业人数2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万余人。李小鲁谈到,目前,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国来看是领先的。但眼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几个显著的问题,如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用人体制改革不到位等等。
“广东省毕业生就业过分集中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城市社区缺乏人才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李小鲁还表示,高等教育作为就业的源头,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许多高校仍未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市场供求信息交流不畅顺;家长以及社会比较落后的就业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批毕业生及时就业。
高校应把老师送企业锻炼
针对校企之间合作,李小鲁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加强就业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不少毕业生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不少待遇、前景好的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是供求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其次是推动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目前高校比较重视这方面,应该继续向企业推进。”
李小鲁特别强调师资的互换锻炼。“高校里非常缺乏有一线实践经验的老师,可以从企业中去请,也可以把老师送到企业中去锻炼。企业方面,可引进高校老师培训自己的产业工人,合作双赢。”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共同推进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和教学更贴近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