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嫦娥一号卫星元宵节要避月食 提前调整轨道成功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9.5岁的年轻队伍。
从载人航天工程到月球探测工程,他们在浩瀚的天宇留下了一道道绚丽的轨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再到嫦娥一号,他们屡建奇功,被称为勇攀航天飞控高峰的“青春劲旅”。
他们,就是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的年轻的航天专家。2007年12月,该室被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联合表彰为“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单位”。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嫦娥一号送入了太空。
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发射的时针指向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大凉山峡谷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直冲云霄,踏上漫漫的奔月旅程。
同一时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轨道室的科技人员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卫星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着星箭联合体的飞行状态。
伴随着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的飞行参数,大厅里不时响起洪亮的报告声: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整流罩脱落!火箭二、三级分离!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3分钟后,轨道室唐歌实、陈明就准确报出了精确的卫星入轨参数。随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既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着指挥调度、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等任务,是载人航天测控任务的“神经中枢”,是航天员的“生命通道”,同时也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着飞控决策、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应急控制以及卫星环月飞行后长期管理等任务,是嫦娥一号卫星的“领航人”。卫星升空400秒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卫星实施全程指挥控制。轨道室担负着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轨道计算、轨道控制、任务规划以及各阶段轨道和姿态实时监视计算等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