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周英峰)商务部有关负责人25日说,通过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我国猪肉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专项整治之后人民群众有望长远吃上“放心肉”。
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是今年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定的八大任务之一。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少数不法商贩借机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给广大消费者肉品消费安全造成了危害。为确保消费者食肉安全,国务院决定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这位负责人指出,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一些深层次和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今年开展的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既着眼于管住眼前,也注重管住长远。通过加强全程监管,完善法规标准,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猪肉质量长效监管机制。
首先,为切实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商务部加大力度推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近日,《条例(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其次,鉴于现行法规对私屠滥宰、制售病死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较弱,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了司法专项研究,将尽快就包括猪肉质量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出台统一的司法解释。
另外,商务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加强生猪屠宰监管执法、检疫证章标志和台账管理、乡镇生猪屠宰进点管理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拟定了屠宰加工、肉品检验等方面急需制修订的10余项标准草案,为长效监管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生猪产业涉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都将危及消费者的食肉安全。
在猪肉专项整治中,各地区、各部门还积极探索,着眼于建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的可监控、可追溯管理机制,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其中,上海、广东等省市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建立了猪肉全程质量监管网络。
据商务部介绍,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目标已如期完成。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企业,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目前,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在对各地专项整治成果进行抽查验收。
“通过今年的猪肉专项整治,在两三个月时间内解决了过去需要两三年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专项整治虽然即将结束,但只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执行猪肉质量长效监管机制,专项整治成果就不会只是一时的成效,广大群众就有望长远吃上‘放心肉’。”这位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责编:李兴存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