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地说,国家林业局让一波三折的“华南虎事件”有了一个新开始。
12月19日,似乎走入死胡同的“华南虎事件”峰回路转。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一句“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让期待已久的公众长舒了一口气。
国家林业局这鼎力一推,终于将讳莫如深的“虎照真伪”话题,正面挑明。两个多月公众质疑形成的巨大压力,变成查明真相的动力和魄力,这正是众所期待的“科学严谨态度”。
在即将送走2007年之际,拨云见日的“华南虎事件”令人深思――在信息充分涌流的网络时代,在一个把“以人为本”确定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政府部门如何回应民意,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时代新课题。
如果峰回路转的“虎照事件”,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真相,还催生这些深思与追问,那么两个多月的大众关注,就不只是信息时代的集体“打假”,而是文明社会的自我提升了。
与“虎照”几乎同时重新进入群众视野的,还有围绕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PX项目之争。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公众质疑,当地政府部门变被动为主动,不仅邀请200名市民代表,面对面征询意见,更以“尊重民意、安定民心”的态度,创造更多沟通渠道。事实证明,正面回应并未消损政府形象,相反让公众体察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
从民主管理国家、民主监督政务的角度讲,各级政府以包容的胸怀面对民间舆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质疑,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久前,中央政府对民众呼吁已久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以及用问卷调查形式向社会征求意见,正是对民意的回应与尊重,“公众参与”也在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中得以实现。
当日益开放的社会使民意表达成为可能,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主动倾听民声,更要创造性地拓宽民意渠道,将“民意”与“决策”的关系纳入制度化的轨道,这样才能落实十七大精神,充分保障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使党和政府工作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令人动容的是,即使在“虎照事件”陷入僵局之时,众多网站的调查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显示,大多数网友仍然坚信真相终将大白。这种可贵的“坚信”,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以及对政府的信心。公众的科学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最可宝贵的执政资源。保护和善用这些资源,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需要不独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有“人民当家作主”与“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能在现实中身体力行,找到载体。
2008年曙光在即,人们有理由期待。(卢新宁)
责编:喻清卿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