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密“南海一号”打捞:动用巨型“钢篮”

 

CCTV.com  2007年12月18日 13:35  来源:大洋网  
专题:南海一号

     

                   沉船将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昨天(7月20日)在阳江召开的“南海一号与海上丝路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呼吁,应加快开展对“南海一号”的研究和文物的挖掘及整理工作,将来结合南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其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由广州三建承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面积19148?,由五个互为关联的椭圆或弧拱“舱体”组成,建筑使用层数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体博物馆包括六大功能系统:展示系统、服务系统、后勤及安全系统、科研系统、库存系统和设备系统。“水晶宫”将造一个12米深的人造海洋,为确保打捞出海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延续海洋生态环境,“水晶宫”内将有海水。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过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明年3月至5月,在阳江海陵岛对开20公里海面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将重见天日。

    昨天的研讨会是由本报与广东省社科联、阳江市社科联及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来自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省社科联、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以及港澳高校等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探讨及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有其历史及现实意义。

    海军原装备部部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郑明教授认为,“南海一号”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物质基础。目前已证实了“南海一号”是行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南海一号”全长30多米,宽10米,吃水深3米多,是一艘远洋商船,过去研究丝绸之路,许多都是理论上的研究,“南海一号”出水后,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载体。

    郑明介绍,“南海一号”的打捞亦有现实意义,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历史上海上贸易由盛而衰的历史。

    本报负责人以及一些专家认为,研究“南海一号”及海上丝绸之路应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相结合,各方面多学科共同探讨热点问题,通过汲取“哥德堡号”打捞经过,为“南海一号”的打捞提供经验,另外,目前应该注重研究“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尽快确立研究课题,转化研究成果,为将来各地丝绸之路遗存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

  广州打捞局将担负打捞重任

  8万多吨排水量的打捞船已经建成

    据介绍,古沉船整体打捞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直属国家交通部的广州打捞局将担负这项打捞重任。目前“整体打捞方案”正在有序进行。广州打捞局已在江西建造了一艘8万多吨排水量的打捞船,负责整体打捞,目前该船已经建成。

    打捞过程的第一步是用浮吊等大型设施从海面降下一个大型沉井,这个沉井被称为“钢篮子”,“钢篮子”把整条沉船“圈定”,把“南海一号”拢入“钢篮子”里,再在“钢篮子”底部安装上26块底板,把“钢篮子”全部密封,滴水不漏,然后通过海面浮吊把“南海一号”连泥带水从海底缓缓拉起,“钢篮子”未升到水面时,在一定的水面深度通过浮吊将“钢篮子”拖到距离博物馆20海里的水域海岸边,施工单位在海边再建造两条铁轨,再把沉船直接送进博物馆“水晶宫”里。

  博物馆基础工程基本完成

    昨天,记者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地看到,现在基础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已打桩共1024根桩,质量符合要求。现在每天100多人奋战在工地上。按工期计划,8月底完成地平面线(正负零零)以下工程,9月开始建主体部分,要建成水晶宫需要107天时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全部工程年底竣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实施“整体打捞”要到明年3月左右,“南海一号”上岸后,科研人员将潜水入“水晶宫”内,对“南海一号”进行研究工作。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