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四方面工作实现对38万公里外"嫦娥"精准测控

CCTV.com  2007年11月26日 16:23  来源:中国网  

    2007年11月26日(星期一)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介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副总指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作为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为了圆满完成“嫦娥一号”卫星飞行控制任务,进行了精心和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攻关、方案设计、系统研制、试验验证四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准备工作,朱民才说,我们的关键技术研究深入透彻,特别是突破了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首先,地月转移轨道的控制技术,也就是研究怎么样把一个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控制到绕月球轨道飞行。同时也包括在某一次控制出现异常情况下,后续如何补救。其次,我们进行了精密轨道确定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地月转移段和环月段,对于我国航天测控来讲这是首次。第三,开展了大时延、多模态下的卫星状态判断与控制技术研究。解决了不同的信息传输格式、以及不同传输速率下卫星状态快速、准确的判断以及实时控制问题。第四,进行了多体制联合测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大家都知道“嫦娥一号”卫星的测量与控制是由三个不同类型的测控网共同支持完成的。通过这项技术的研究,我们解决了不同体制、不同工作模式、不同传输协议的测控网的协同工作问题。

    从技术方案设计来讲,朱民才介绍说,我们做到了全面细致。为了“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控制任务,我们制定了几十份多达4800多页的技术方案和各类接口控制文档、协同工作程序,特别是为了应付各种情况下的异常处理,我们制定了148种故障处理的程序。

    精心规范的组织了系统研制。朱民才介绍说,这次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参加“嫦娥一号”飞行控制的硬件系统多达上千台套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多达100多万行。在研制这样一个庞大系统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总结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系统研制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嫦娥一号”卫星的特点,制定了全员额、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有的研制系统全部受控。其次,我们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流程。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几百次的技术协调。

    最后,朱民才说,我们具备充分有效的技术状态验证。我们进行了四万多种内部状态的测试,包括多次1:1全过程测试。其次,进行了几十次系统间的联合试验,包括两次中心和卫星1:1的全过程试验。三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在实际任务中,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我们两次组织实测了我国“探测一号”卫星,一次实测了欧空局的“Smart1”卫星。通过以上试验验证,充分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各系统间的工作协调性。

    为了完成好后续长达一年的长期在轨管理工作,朱民才又介绍到,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操作队伍,包括应用系统、卫星制造方、测控通信系统。

    二是制定了一套严密科学的操作程序和协同工作程序。

    三是制定了充分的故障处理预案。

    关于中国航天局的合作计划问题,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利用月球探测工程所获取的科学数据。我们成立了由100多位科学家、教授组成的科学应用委员会。研究月球科学也是庞大的工程,现在我们得到了数据,我们还要认真的分析,这里面包括了方方面面的科技人员,包括了八名来自港澳的科学家。我们非常欢迎香港、澳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科学家,参与祖国的月球探测活动,这也是为了共同实现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空间的美好愿望。(叶璞)

责编:肖金平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