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和谐”已成为广受中国各阶层欢迎的词汇

 

CCTV.com  2007年09月20日 12:31  来源:新华网  
专题: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图片频道

专题: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

    9月8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西津路社区开展“创意水果拼盘赛”,居民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手艺,互相交流学习,共建文明和谐社区。新华社发(谢贵芳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 顾钱江)中共十七大前夕,党的一些理论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和以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相比,规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下月举行的十七大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吴忠民说:“和谐社会是亲民理念,也是富民政策。可以预计,十七大以后的中国将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提升民众的福祉。”

    他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6月25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将社会建设提升至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以“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对未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部署,这将更加有力地促使全社会走向和谐。

    事实上,和谐社会理念已引起中国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变化。继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到今年底,中国农村低保制度也将全面建立,预计将有3000万人受益。今年,中国将在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争论、酝酿多时的医疗改革方案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向社会公布,旨在让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吴忠民教授指出,和谐社会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共鸣,不仅低收入困难群众欢迎,富有的老板阶层也欢迎。各阶层没有争议地接受和谐社会,这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说明,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既顺应了民意,也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吴忠民说,“可以讲,‘和谐’已成为中共十六大以来广受民众欢迎的政治术语。”

    不少专家认为,和谐理念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从根本上摒弃了一段时间来“斗争”压倒一切的认识。

    吴忠民形容,和谐社会是一个“保底但不封顶”的社会,它不仅仅是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而是既为人们的生存和尊严提供一条“底线”,又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空间。各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这艘巨轮也驶入了深水区――不同群体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和行业差距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扩大趋势。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三种矛盾:一是由社会变动所伴生并已引起公愤的问题,如权力致富、贪污腐败现象等,必须下决心解决;二是由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紧迫民生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看病贵、看病难”和“上学贵、上学难”等,应积极主动解决;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具基本性、长期性的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也要千方百计加以缓解。

    “从最为现实的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决策为正确处理当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矛盾,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新的对策。”李君如说。

    专家认为,这也可以视作对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回应。

    在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中共领导层还进一步把和谐理念用于处理全球性问题,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并在国际上获得良好反响。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皮卡尔认为,“通过今天中东、近东等地的动荡局势,可以看出国际关系仍然建立在冲突理念基础上。当然人们不可能天真地以为当今世界可以忽视地缘政治利益,世界仍将有冲突和战争,但是正因如此,中国关于和谐世界的说法才显得更加重要。”他说,这一理念给世界带来的信息是“改变冲突思路”、“共建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社会”。

    海内外舆论认为,中共提出的“和谐”理念,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针对种种现实矛盾和问题提出的应对方案。这里面,国内的和谐与世界的和谐互不可分。党的理论家进一步指出,这一政治术语还应有更深远的制度意涵。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走到一个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的关键时期,”吴忠民说,“和谐社会理论所揭示的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等重要特征,符合人类现代文明理念,为中国现代社会基本制度设计和创新提供了基本出发点。”
 
 

责编:修荣腾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