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田间种稻人袁隆平

 

CCTV.com  2007年08月31日 08:3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国人说:“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他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在田里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近影

    有一个叫曹宏球的湖南农民,用自己多年辛苦劳动所得的5万元人民币,请人雕刻了一尊与真人一样大小的白玉雕像,供奉在家,天天朝拜。这个被雕刻成白玉雕像的真人,便是水稻专家袁隆平!

    一辈子考虑吃饭问题

    有人说,湖南人不得了啊,近百年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袁隆平。其实袁隆平不是湖南人。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23岁去了湖南,一去就是54年!而且余下的这把老骨头肯定也就留在湖南了,所以即使别人不把他当湖南人,他也会把自己当湖南人。1982年,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先生还送了他一个了不得的称号――“杂交水稻之父”!但在袁隆平看来,一个人的头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干了什么。他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在田里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的确,袁隆平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农民。10年前我在国家科技部第一次采访他时,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农民;10年后即2007年4月我在美国大使馆第二次采访他时,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农民。不同的是,他这次没上次黑了,也没上次糙了。上次一眼看上去,额头、脸面、还有脖子,又黑又糙,像荒芜的山坡,似龟裂的土地,尽是岁月的风霜刻下的皱纹,“农民”这一光荣而朴实的印记,好像已经深深融进了他的血液与骨髓。如今的他尽管早已名扬天下,成了名副其实的“杂交水稻之父”,甚至有人还预测他很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本质特征始终还是一个农民。或许正是因了这一点,注定了他的立场、情感都是农民。难怪他当年报考的专业是农业;难怪他只要端起饭碗就会想到我们中国老百姓。

    袁隆平之所以一辈子考虑的都是吃饭问题,源于他自己对饥饿的沉痛体验。1953年,袁隆平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湖南安江,在农校当了一名教书匠。安江地处深山,偏僻贫穷,尽管有农田千亩,可这儿的农民兄弟祖祖辈辈在田间辛勤劳作,依然摆脱不了饥饿。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初,当大饥饿像瘟疫般降临中国时,袁隆平所在的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们开始挖野菜,寻草根,他自己也饿得连看书的力气都没有了,每日只能靠几块水果糖维持生命。一日,袁隆平看到校门口有具饿死的人的尸体,心里受到很大刺激,生平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粮食对人的生命是何等的重要!于是,如何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解决中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也成了他毕生追求的梦想。此后,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的探索与研究。

    实现梦想之路

    然而,梦想与实现之间,毕竟隔着一段路程。这路程有曲折、有艰险、有风雨、有雷鸣,必须有人去趟,有人去付出辛劳、汗水乃至鲜血与生命!袁隆平住在农校一间小木屋里,孑然一身,每天只有二两米,每月只有三两油,伴随他的只有饥饿与孤独。但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他常常打着赤脚,和农民们一起浸种、插秧、踩田,一干就是一天。当时,西方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已悄悄进入中国,他在偷偷阅读大师的著作时,发现“资产阶段”的遗传学理论居然可以指导水稻增产。经过反复的理论研究和多次的田间试验,他还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杂交水稻才会增产!遗憾的是,他的这一结论不仅国外一些遗传学者和水稻专家给予否认,国内不少育种专家也不认同。于是为了拿出科学根据,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利用假日,或顶着烈日,或冒着严寒,节衣缩食,不辞辛劳,用一双沾满了泥巴的双脚几乎走遍了整个南中国。1964年7月5日,经过连续16天在农场稻田的苦苦寻找,他终于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随后又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该文的发表,迈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甚至有人还比喻说,袁隆平吹响了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进军的号角!

    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号角不久也吹响了,上百张批判袁隆平的大字报刷满了学校的墙内墙外,一顶接一顶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有人捣毁了他的实验田,有人砸烂了他培育杂交水稻秧苗的60多个坛坛罐罐!尤其是他钻研水稻授粉的优劣时,遭到部分专家学者的反对,连助手都有些动摇,但他却说:“这好比一个人听收音机,他收不到信息,就愣说人家电台没播音,这是没有道理的。科学这个东西是不讲情面的,它不会因为谁是专家就青睐谁,成功的阶梯永远铺在勇于探索者的脚下。”顶着巨大压力,从1964年到1970年,6年时间里袁隆平不顾个人得失,只管埋头耕耘,靠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简陋的工具,他用1000多个品种作了3000多次杂交试验,进行了上万次测验。后来有人说,这是人类进行水稻革命最有意义的6年,其难度之大,压力之大,条件之差,时间之长,超过了居里夫妇对放射性镭的探索!

    1970年10月的一天,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海南一个农场的沼泽地里,终于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从而宣告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1975年冬,国务院做出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于是湖南等全国13个省、自治区、市的18个单位、50多名农业专家纷纷赶到海南,与袁隆平一起研究,共同试验。当时,袁隆平的出差补贴每天只有0.27元。去三亚搞育种时,他总是带着铁桶、草席、蚊帐,每次一到,先提一桶冷水冲掉身上的臭汗,再卸一张门板,铺一张草席,挂一顶蚊帐,便和当地农民睡在一起。为防止田鼠偷吃稻种,有时还要睡在稻田里,所以常常还要半夜爬起来驱赶田鼠和蚊子。10年间,袁隆平体重下降30斤,7个春节都在三亚度过,两个儿子出生时他都不在产房而在稻田,甚至父亲病故也未能送终。值得欣慰的是,截至1988年,他研发的杂交水稻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多亿公斤,为国家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到2001年,全国累计增产3500亿公斤!于是,湖南的老百姓把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称之为“翻身稻”、“幸福稻”,甚至一位老农还说:“我们现在能填饱肚子,全靠‘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

    中国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不过袁隆平心里清楚,饥饿、疾病、战争,从来就是人类的三大敌人。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粮食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的一个大问题。

    袁隆平要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20多年来,袁隆平已在海南选育出了数十个“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2000年培育出了亩产700公斤的超级稻品种,2005年又培育出了亩产800公斤的超级稻品种。据袁隆平估算,中国目前的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大约为2亿亩,如果都能改种超级稻,每亩可增产150公斤,新增产量可多养活7500万人。而且,杂交水稻还在世界2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于是,日本人说:“中国的杂交水稻给日本带来了风暴!”美国人说:“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中国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则说:“袁隆平对中国的贡献,并不亚于‘两弹一星’!”从1981年起袁隆平还先后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伦敦让克奖、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与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等国内外大奖。

    惦记着的还是老百姓的肚子

    然而袁隆平的眼睛并没有停留在奖杯上,心里始终惦记着的还是老百姓的肚子。领取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当天,71岁的他便飞到海南三亚,一下飞机就走进试验田,检查土壤,测算稻穗,丈量植株,像一个老农忙着查看自己的庄稼。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看重的是科技成果,而不是社会头衔。他淡泊名利,远离世俗,远离官场,与粮食无关的事能推就推,能不沾就不沾。他曾先后辞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等头衔。他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这个事对一些人来讲是好事,可以名利双收,但我这个人就怕出名,因为出名之后,我自由度越来越小,从事水稻研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他不希望社会为他编织更多的神话,只想为百姓的饭碗多添点粮食。有人问他:“一生中希望有多少资产?”他说:“有一个小小的家,足矣。家再大,只能睡一张床,资产再多,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对钱这个东西我看得很淡,够用就行。”他长年累月,粗茶淡饭,深居简出,下雨不打雨伞,出太阳不戴草帽,生活上从不讲究。他最贵的一套衣服600多元,是为到北京领奖才买的。后来又买了一套3000多元的西服,也不愿穿,即使这次去美国,也只穿了一件约二百元的便装和一双百十块钱的皮鞋。他在别人的怂恿下,曾买过一件1800元的T恤衫,穿了一天就给儿子了。有人还送过他一双4000多元的意大利皮鞋,穿了两天也给儿子了。他说名贵的东西穿在身上就发痒,很不舒服。人生在世,穿好吃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业,是放宽心情。他性格洒脱,无拘无束,风趣幽默,兴趣广泛,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真正的“老顽童”。他喜欢爬树、下田、游泳,到大自然中去舒展筋骨(他曾经当过游泳冠军);他喜欢同年轻人一起打麻将,赢了高兴得像个小孩,输了被人摁着钻桌子,在麻将桌上寻找人生另一种逍遥与快乐;他喜欢独自在月光下拉小提琴,在琴声中排解疲劳与焦虑,倾诉忧伤与苦闷。他的秘书辛业芸说,袁隆平老师其实很开放,很会享受生活。当年我们都没有自行车时,他就骑自行车下田了;后来我们骑自行车了,他又骑摩托车下田了;等我们骑上摩托时,他又开着小汽车下田了。他在生活上好像也在引领着社会的时尚。

    壮心不已

    如今,袁隆平已经77岁了,可他依然神采奕奕,壮心不已。采访中他对我说:“我是77岁的年纪,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说罢仰天大笑,笑出一身豪爽!他现在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去田间散步;8点到办公室,投入工作;中午睡上一个小时,雷打不动;下午打一个小时的排球,居然可以跳起扣球,担当主攻手;晚上按摩一个小时,一边享受舒服,一边默默思考;晚上12点准时上床,看半小时书,闭眼睡觉。目前,袁隆平领导研究的中国“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推进;他希望通过实现“种三产四”――种三亩地产四亩地的粮――来帮助中国农民早日致富;他计划在5年内,让中国6000万亩农田产出8000万亩农田的产量。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超脱都可以舍弃,唯有杂交水稻是他心中永远的上帝!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一个是把‘超级杂交稻’搞成功,不光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要解决世界粮食的安全问题。我这人就是这样,常常是攀上了一个高峰,又想攀上更高的高峰,没办法,我的天性就是如此!”的确,袁隆平像一个真正的登山者,刚从前面一个山头走下来,又向着另一个更高的山头爬去,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永远没有满足。我以为,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为他写下的颁奖辞,算是对他最好的褒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李鸣生)

责编:何伟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