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地阔几许 心宽几许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3日 00:43 来源:新华网

专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朱玉丁文杰)袁隆平喜欢下象棋,也喜欢看人下棋。但,谁都知道,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小小棋盘的几多疆土,甚至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众多良田的阡陌纵横,及世界杂交水稻界的恢弘格局。

    三十而立

    1961年,袁隆平身为湖南省安江农校的一位教师。

    盛夏七月,他在田中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后来被确认为天然杂交稻,触动了袁隆平的灵感。

    其时,中国大地上,正横卷着一场时达3年的饥馑。天灾人祸,让学农出身,既拿着国家工资又守着农业试验田的袁隆平同样吃不饱肚子。

    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恰恰没有杂交优势,它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袁隆平对这种理论产生怀疑。他开始去稻田中寻找突破。

    手捧着那棵偶然得之的天然杂交稻,袁隆平用实践推翻了原本的经典理论。这一年,他31岁。

    如果想让水稻杂交,必须找到一种自身雄花不能授粉的品种,雌花才能接受来自异株的花粉。4年后,袁隆平又在这片稻田里,在国内首次找到了第一株天然不育雄性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实数百粒,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找到了最初的物质基础。

    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杂志上,事有凑巧,这期杂志变成了“文革”到来时的最后一期,随后杂志停刊。

    “文革”到来了,在全国一片狂热中,袁隆平为首的杂交水稻研究小组悄然诞生。

    高屋建瓴

    袁隆平的同行们心服口服地多次强调:袁隆平是战略科学家,而不是战术科学家。

    同行们的意指,因为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而且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让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将世界各国远远留在身后,甚至领先美国20多年。

    1964年,袁隆平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中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并不满足业已取得的成绩,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展开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1997年,袁隆平再次发起研究超级杂交稻。

    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现在正朝着百亩示范片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努力。

    因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无古人,后虽有来者,但毕竟水平与中国的研究相距甚远,所以,袁隆平主要的精力是超越自己,而且不但动手自己研究,更重要的是,在前进目标一片迷茫中,向中国杂交水稻界指点科研方向。

    有人曾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

    据统计,到2006年止,中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加亩产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

    能力为先

    袁隆平带的博士生中,有两个原来是中专毕业生。他对别人放话:要看这个人的科研素质,就看他肯不肯下田。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平认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下田。

    袁隆平七十多岁的高龄还下田,一天两次。他的学生们说,不敢偷懒,因为老师自己都下田。

    于是,袁隆平工作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田间毒辣的太阳弄成一样的风格:瘦削,黧黑。

    大学毕业时,同学给袁隆平总结了两条: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加在一起,就是自由散漫。在杂交水稻名扬天下、造福众生后,他的学生和同行说,也许,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袁隆平。

    袁隆平最怕开没有实质内容的会。就是专门为他举办的新闻见面会上,他一上来照样没有客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的滋味不好受哇!出名了以后,自由度越来越小,隐私权越来越少……”

    禾下乘凉

    袁隆平曾梦见试验田中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就有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下垂着,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袁隆平和助手就坐在禾下乘凉。

    这个梦境被袁隆平在不同的场合讲过许多遍。甚至,一个超级杂交稻的新品种就被他命名为“瀑布稻”。

    即使在袁隆平功成名就,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追求都不能得到的名气、地位和富裕时,袁隆平仍不满足:“水稻产量还有潜力,身体还好,脑瓜子还没有糊。”

    袁隆平为自己确定了新的目标,第一个是超级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在三五年时间内,把国外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从现在的200万公顷提高到1500万公顷,增加3000万吨稻谷的产量。

    达到了这个目标后,袁隆平还做了准备,要杂交水稻向亩产1000公斤进发,这个目标将借助生物技术完成。

责编:孙洁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