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谢延信:平淡生活中的大孝至爱 
――无怨无悔照顾亡妻多难家庭32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8日 08:07 来源:CCTV.com
专题:大孝至爱――谢延信

   

永远笑对人生的谢延信

   

    CCTV.com消息(记者朱亚菲报道):“黄连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使用过度则变成苦水。充分表明,有苦才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才能常久甜。”这是谢延信送给女儿的一首诗,也是他做人的信条。

如今,谢延信在全国已经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了,他并不是什么行业英雄、劳动模范,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他的事迹平平淡淡,却又流露着感天动地的至善至孝。与以往的采访不同,当我们到达河南,听了许多情况介绍后,却没有见到这位主人公,直到第二天上午,我们才见到这位大孝至爱的谢延信。

并不是出了名,架子大,而是因为照顾亡妻多难家庭32年积劳成疾。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三次进医院抢救,虽说暂无生命之忧,却落下了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听谢延信说的最多的就是“记不得了”,虽然主人公说的不多,但是他的家人、邻里、工友、领导依旧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谢延信。

 

谢延信照顾亡妻家庭32年

 

32年前的承诺直到今天

19749月,悲怆的阴云笼罩着滑县半坡店公社车庄村刘延信的家庭,好心的村民走了一拨儿,又来了一拨儿,大家都是到刘家去安慰突遭不幸的刘延信和他父母的。  

  一年前,刘延信与本村姑娘谢兰娥结了婚,建立了家庭。婚后,刘延信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妻子兰娥很快融入了这个和睦的家庭,孝敬公婆,与妯娌们相处很好,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

  19749月,谢兰娥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婴,刘延信初尝为人父的滋味儿,更是糖中放蜜,甜不待言。

  就在婴儿刚过满月时,兰娥得了产后风,命如悬丝……

  当时并不完备的医疗卫生条件,兰蛾深知产后风意味着什么,她对守在病床前的刘延信说:延信,我怕是不中了。要是真有那一天,你要照顾好咱爹妈和咱那苦命的傻弟弟。以后再找人家,只要对咱闺女好就行。

  一对新婚刚刚一年的新人,四目相视,泪流满面。刘延信双手捧着脑袋,他不知此时是该点头,还是摇头……

  刘延信的真情并没有挽留兰娥的生命,在他女儿出生40天后,谢兰娥带着千般留恋、万般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

  望着棺木中的妻子,看着悲痛欲绝的岳父、岳母,瞥见跑来跑去不知发生什么事的傻内弟,刘延信做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决定――

  他扑嗵一声跪倒在岳父岳母面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爹、娘,兰娥不在了,从今以后,俺就是您的亲儿子!您放心,今后的生活俺来管,百年以后俺替兰娥为你们二老养老送终。

  也许谢延信没有想到,这一跪,竟跪出的是32年男子汉字字千钧的终生承诺;这一跪,跪出的是他心昭天日的忠贞孝心;这一跪,跪出的是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改刘为谢 入赘当上门女婿

一句“兰娥不在,俺就是您的亲儿子!百年之后俺送终。”令刘延信承担起了谢兰娥家的全部责任。多病的岳母、痴傻的内弟令这个家负担沉重,但是刘延信并没有退却,以一个男人的孝心、爱心、责任心支撑起了这个家。

谢兰娥去世的时候,刘延信才22岁,再组家庭是早晚的事情。可是,这却让岳父、岳母担心不已:延信再婚就会有自己的小家庭,多病的二老、痴傻的内弟,谁老照顾?没有延信,这个家谁来照顾。

二老的担心,延信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做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决定――改姓!

从此,22岁的刘延信选择了谢姓,改名为谢延信。

提起改姓这件事,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改姓在农村是个大事,为了这事,谢延信把11家的“延”字辈兄长叫在一起商量这件事情。可商量的结果,大多数兄长是不同意的,他们觉得,改姓会让刘姓家族的人不舒服。

可是谢延信却铁了心要改,别看平时的谢延信脾气好,总是乐呵呵的,要是犟起来,那是谁也劝不动的。当大多数家族兄长表示反对的时候,谢延信说,“兰娥去世后,岳父、岳母很担心我再婚后就不照顾他们了,家里条件也不宽裕,他们就更不放心了,我肯定会侍奉老人直到为他们送终,既然起了孝心,就不如把姓给改了,让他们放心。”听到这里,兄长们除了同情,更多了一份理解,原来最反对的堂兄刘延  还亲自帮谢延信办了改姓的手续。

 

谢延信与老岳母、傻内弟和现在的妻子谢粉香

 

苦着自己为家人 十多年不知水果味

为了支撑这个家,谢延信吃了很多苦,他从没买过皮鞋,一双解放鞋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衫白天穿、晚上洗,一穿就是10来年;家里买的水果从来舍不得吃一口,全都留给岳父母和傻内弟,10多年来不知道水果是啥滋味。直到现在,他买过的最贵的衣服也才30多元钱,当自己问谢延信,苦不苦时,他乐呵呵的说:“不苦,就是老百姓过日子呗。”

谢延信最难的日子就要算老岳父瘫痪卧床的那段时间了。

1979年,岳父谢召玉在朱村矿患脑中风,瘫痪了。在岳父长达18年卧床的日子里,谢延信每天都把老人背出来,晒几小时太阳,给老人经常翻身,抹爽身粉,18年来,老人从来没得过褥疮。

一家四口人的生活,仅靠谢召玉一个人的病休的工资捉襟见肘,为了生活,他到野地里挖野草,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回到家里,洗干净,腌起来,这就是一日三餐的菜了。为了省3块钱路费,谢延信每次回老家,从焦作到滑县150多公里的路都是骑自行车,一大早出发,到了晚上才能骑到家,一进门累得动都动不了,一头就扎到炕上,心疼得老母亲失声痛哭;为了省钱,至今他没有坐过火车。1990年,过度劳累的谢延信患上了高血压病,他不舍得买药,听说醋泡黑豆能降血压,一吃就是十多年。

可是对待岳父岳母,延信却从没含糊过。

1984年,谢延信顶替岳父,成了朱村矿掘一区的一名工人。老岳父爱听豫剧,谢延信上班第一月,就用一半工资给岳父买了一台收音机。傍晚,从谢召玉家常常传出,谢召玉、谢延信爷俩合着收音机哼唱豫剧的声音。

老岳母冯季花患有肺气肿,受不得凉,一贯生活俭朴的谢延信,二话不说,花了700多块钱专门为老人在房间里安装了一套土暖气,可是自己的房间却没有装。邻居说:“要安干脆俩房间都安算了”,谢延信却说:“我还年轻,不怕冷。”

 

谢延信与大女儿刘变英

 

对女儿的爱尽在不言中

1974年开始,为了能安心照顾老岳父一家,谢延信只得把女儿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顾,从此,父女间共同生活的日子少之又少。

大女儿刘变英对童年时父亲的印象并不深,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太少了。但是有几件事至今让她难以忘怀……

变英16岁那年,春节前父亲回家办事。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向父亲要钱,和姐妹们去乡里玩,父亲从口袋中掏出了5元钱。

16岁正是姑娘们爱美的花季。在半坡店乡同去的姐妹们有的买过节的新衣服,有的去买各种化妆品,而变英手中攥出汗的5元钱,什么也不敢买。父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小妹妹,长得十分可爱,变英想把妹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给他额头上点个红胭脂点,于是狠狠心,花2元钱买了一盒胭脂。

回到家里,父亲很生气。她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父亲生气。她委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硬是没让它流出来。父亲吃过饭后,把她叫到跟前:妮,咱不能跟别人比,钱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地方不能花。当时变英并不完全理解父亲的话。别人在外上班的父亲,过年总能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而自己的父亲怎么这么小气?

1992年,她18岁的一场经历,让她了解了父亲……

那年,一群孩子晚上在村里玩耍,一块石头正砸在变英的右眼上,天黑也找不到是谁打伤的。母亲谢粉香带着她连夜去乡里检查,医生说,眼伤得太重,必须到大医院治疗。第二天一早,谢粉香就带着她心急火燎的来到焦作。父亲带她到矿务局五官医院检查,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但是生活窘困的谢延信一家拿不出治疗的钱。

晚上,回到家里,常挂在父亲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吃过饭,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变英在外面分明听得见,父亲在里面一声声的长吁短叹,在变英的记忆中,再难再苦,父亲都是含笑面对,对于这一点,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佩服。

第二天,父亲送变英回家。临上车时,父亲突然问她一句:“妮,你恨我吗?”变英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就是因为这住院押金,使变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至今变英的右眼几近失明。

1994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是变英出嫁的日子,妈妈谢粉香早早地把嫁妆准备好了。腊月二十一的下午,父亲回来了,他把变英叫到跟前,对她说:“妮,好女不争嫁妆衣,你结婚,我也没啥送你的,送你一本织毛衣的书,里面有我抄录的两首诗。”

变英接过了父亲递过来没有封面的织毛衣书,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黄连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使用过度则变成苦水。充分表明,有苦才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才能常久甜。”另一首是这样写的:“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似聚宝盆;克勤先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艰苦奋斗记心上,勤俭节约细水长。”这本书是谢延信从旧书摊上花1元钱买的,与当今送给女儿房子、车子或万元巨款相比,这份嫁妆虽然是显得太寒酸了。但谢延信传给女儿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他在教女儿今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刘变英如今已是有孩子的人了,对于父亲的一生,她更多的是理解,她说:“人来世上不容易,能作好人尽量作好人。”

 

中原大地的沃土孕育了“谢延信”

谢延信能走到今天,与他大孝至爱的高尚品质分不开,与邻里工友的帮助分不开,与焦煤集团的扶助分不开,与中原大地的孕育同样分不开。

当记者在谢延信的老家滑县采访的时候,他的中学老师谢广亮、老支书焦同正都说,小亮(谢延信的小名)从小就是个好孩子,中学的时候干了好事他也不说,老师都是从同学那里才知道的。谢广亮说:“我这一辈子,能教出这样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谢延信所居住的焦煤集团西苑社区同样给予谢延信一家很多帮助和关怀。谢延信的老岳母和内弟从农村搬到焦作后一直没有工作,没有户口,这种情况是不能申请城市低保的。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做了大量工作,主动帮二人把农村户口办成城市户口,这样每个月谢延信的老岳母和傻内弟就可以领到200多元的低保。

焦煤集团是个有着扶弱济贫优良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本着“不能把困难推给社会”的原则,每年都对特困群体进行救助,从1997年开始集团领导与特困户结对子,每个局领导都认了一门“穷亲戚”,而与谢延信结对子的就是焦煤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张生赋。去年,集团拿出2000万救济特困家庭,让特困户感觉到组织的温暖,保证不让一个家庭过不去年。

中原大地的优良传统孕育了谢延信这样的人物,不管是在滑县、在焦作还是在河南还有更多的王延信、赵延信、李延信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人。

 

 

责编:朱亚菲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