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东方时空]曙光村抗旱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22:54 来源:CCTV.com
进入[东方时空(新版)]>>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 

主持人:

几天前,我们的记者来到了重庆市大足县一个叫做曙光村的小村子,这个村子里面150口人,他们的吃水就靠一个大水窖,但是这些天来没有下雨,使得这个大水窖马上就要见底了,那么村民怎么吃水呢?让我们一起跟记者去看一下。

 

    老黄带着记者来到村头,这里有一口大水窖,往年这个水窖可以满足全村人的吃水,而今年这么大的旱情,水窖里面还有多少水呢?

 

记者:

这里是曙光村的一口水窖,在以往,山泉就是从这个管子里流到这个水窖里,它都是满满的,它可以供给周围150个村民正常的饮用,但是现在到了旱情以后,这个水还剩多少呢?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个水窖可以看出来还是很深,我们拿这个竹竿来试一试。因为它以往都是满的,所以水深差不多在这个位置,但是现在呢?现在水深只有10厘米,而且根本就不容易打出来。

 

别看这一口小小的水窖,它可是供150多人吃水呀。现在水窖里已经快没水了,村民们只好到这个岩缝里来接水。这是一股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虽然水量很小,但是村里人还是每天排队到这里来接水。

 

记者:

    这个水,你们觉得够吗?

曙光村村民  姚通珍:

    以前够,现在就不够。

 

老黄每天也要到这里来接水,等上半天也只能接一桶水,这一点水根本不够全家人用。为了节约用水,老黄一家可是想了不少法子。

 

曙光村村民  黄得富:

    前几天,我们都是几家合起来做饭,洗锅水呀、米汤呀都留到下一家,再来做饭用。

记者:

    这水做饭都要反复用?

黄得富:

    都要反复用,不反复用没有办法,没有水,水弄不来。

 

    这种没水的生活让村里人感觉非常不适应。

 

记者:

    这样的情况已经维持多久了?

曙光村村民  谭继明:

    这样的生活,就是说缺水已经20天左右了。

记者:

    以往碰上过这种情况吗?

谭继明:

    没有,从来没有,我有50多岁了,从来没有见过。像今年这么严重的(旱情)没有。

记者:

    那现在人喝的水能解决吗?

谭继明:

    人喝的不能解决吧!

记者:

    不能解决怎么办?

谭继明:

    没有办法呀。

 

在往年,村里家家都养猪,老黄家也养了几头,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呢?

 

黄得富:

    养猪只有卖了,这个圈都是空的。以前有水吃的,都喂起了;现在就卖了,就留下一个,人吃水都不行了,也要把它卖了。

记者:

    如果再缺水的话,这只猪也要卖了?

黄得富:

    还是要卖掉,只能是救人,不能救牲口了。一只猪七八十斤,只能卖百十元钱。

记者:

    以往能卖多少钱?

黄得富:

    以往要卖三块多一斤,现在只能卖到两块五一斤。

记者:

    70斤就卖了,以往你们这个猪长到多少斤才卖?

黄得富:

    一般要长到二百五六十到三百斤。

记者:

    三百斤?现在七十斤就要准备卖呀?

黄得富:

    没有办法了,因为没有水吃了就没有办法,人都不够水吃了。

 

现在,人吃水都这么困难,就更没有水来浇庄稼了。

 

记者:

    这块(地)都是你们家的?

黄得富:

    对,都是我们家的。

记者:

    附近别人家都是一样吗?

黄得富:

    一模一样。我们整个那个坡全部都是这样的。你不相信,你们去看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你看这个,只有空壳了。你看这个水稻尖上都没有谷子了。

记者:

    那您估计,像这些田里一点都收不到了?

黄得富:

    收到一点,一亩可以收个三四十斤。

记者:

    一亩地收三四十斤,以往你们一亩地能收多少?

黄得富:

    一亩地要收七八百斤。

记者:

七八百斤。

 

看干枯的水稻和已经开裂的土地,老黄感到非常地伤心。不光是这些水稻,往年给家里带来不少收益的油桐也因为缺水快干死了。

 

记者:

    老黄,这油桐也是你们家的?

黄得富:

    是我们家的,全都干死了。熬桐油的,现在卖也卖不了钱,全都干死了。

记者:

    由于连日的干旱,曙光村很多土地都已经成了这副样子,像这个水稻田裂了这么大的缝,而且也很深,大概得有一尺多深。村民告诉我们说,这样的水稻田来年即使有雨它也不能再种水稻了。

 

庄稼是保不住了,而为了都能吃上水,村民也是想尽了办法。

 

曙光村村委会主任  陈治明:

消防官兵也给我们送水,市政也给我们送水,还有我们的四轮车,拿桶拉去运,用摩托车送,用马帮驮,这个钱老百姓一分钱都不出,全是免费的。

 

    村民每天一大早就要到送水点来排队,一会儿工夫这里已经聚集了多人。因为送水车每天只能来曙光村送一次水,这一车水要供周围一千多户人家用,而平均分到每户的只有一桶水。

 

记者:

    这水是从哪里来的?

大足县消防中队副中队长  高小东:

    从大足县城的消火栓里面取的。

记者:

    消火栓现在还有水?

高小东:

    消火栓有水。

记者:

    足够?

高小东:

    足够。

记者:

    这个水水质怎么样,你们知道吗?

高小东:

    这个水是大足县水库的水,水质没有问题。

 

记者尝了尝送水车上的水,感觉和自来水没有区别。看着消防队员们忙着给大家装水,他们每个人的衣服都让汗水湿透了。

 

记者:

    你现在一天大概送多少趟水呢?

高小东:

    不一定。

记者:

    已经送了多少趟水了?

高小东:

    我们已经送了六七十趟。

记者:

    六十到七十趟。

 

因为有的村民住的地方道路比较难走,送水车开不到那里去,曙光村组织了送水的马队,把水从送水点直接送到那些村民家中。

 

记者:

    你们现在要送的水离这里有多远呀?

曙光村村民:

    有七八里路,就是那边的村子。

 

送水的马队顺着崎岖的山路向远处走去,七八里路即使是平地也要走一阵,更何况是这样的山路呢!记者跟着马队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终于把水送到了缺水的村民家里。现在曙光村每户村民除了每天能从岩缝里接一桶水外,还可以免费得到政府送的一桶水。重庆市政府除了给老百姓免费送水外,还组织打井队到各个村子打井抗旱,记者在曙光村就见到一个打井队正在紧张地工作。

 

记者:

    你们是从哪儿过来的?

重庆市208地质勘探队  罗桂平:

    我们是重庆208地质勘察队专门到大足打水的。

记者:

    是来支援当地打井的是吗?

罗桂平:

    是。

记者:

    已经打了多少口井了?

罗桂平:

    已经打了七口。

记者:

    打口井大概要用多长时间?

罗桂平:

    好打的要一天,不好打的要两天、三天,两千多块钱吧。

记者:

    两千多块钱打一口井,这个费用谁来出呢?

罗桂平:

    费用是国家出,我们是208地质队出。

记者:

    你们是完全无偿来支援的?

罗桂平:

    对。

 

村民们都围在井边,盼望着能快点打出水来。

 

记者:

    钻井的工人们告诉我们说,还剩一米就可以打到井水了,我们也希望可以看到这个井的水立刻涌出来,但是正在这个时候钻井突然停止了,因为原因很简单,连施工的水,在这个时候都已经没了。

 

    虽然发生了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打井队并没有放弃,他们说只要来水,还要接着把井打好。现在,曙光村周围已经打出了七口水井,而且都出水了,这极大地缓解了村民的吃水问题。曙光村采取了这么的多办法为村民找水吃,老黄说,虽然今年的庄稼都保不住了,但是现在他们的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

 

主持人:

    现在曙光村的那口井已经打好了,而且出水量也比较大,这个村子里面的居民就可以喝上清澈的井水了,再加上这些天重庆下了几场雨,使得那口水窖里面也有了一定的积水,对于久久得不到水的滋润的村民来说,日子也开始好过了。村民们也对记者说,这两个月来,他们亲眼看到了政府是怎么为他们缓解没有水吃的压力的。比如说,政府派了送水车给他们送水,同时还派人免费给他们打井,有了政府的这些举措,即便遇到的是50年一遇的旱灾,他们也放心了。

 

责编:陈卓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