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东方时空]我的长征:翻越雪山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23:39 来源:CCTV.com
进入[东方时空(新版)]>>
专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我的长征”队员在达维会师纪念碑前鞠躬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

    主持人:

    提起红军长征,人们就会想到爬雪山、过草地,在70年前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过程当中,一共翻越了四座海拔在一千米以上的雪山,很多人年轻的战士就在雪山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么在70年后,我们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摄制组在几乎红军爬雪山的同一时间到达了红军曾经攀爬雪山的底下,我们要重走雪山路,那么在攀爬雪山的过程当中,那山、那水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红色记忆。

    “我的长征”队员:

    都有,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十,十一。我把翻越第一座雪山之前的路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从四川省宝兴县往北80公里就是71年前红军以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71年前的6月12号红军经历了四渡赤水、抢渡金沙、飞渡泸定、强渡大渡河之后,突破到了夹金山脚下。海拔4124米的夹金山,当时终年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而当时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之下,红军要继续突围北上,只有翻越雪山这一条路。除了夹金山之外,摆在红军面前的还有四座雪山,它们平均海拔4258米。从宝兴县城到夹金山脚下80公里长的路程,“我的长征”队员计划用三天的时间走完,途中队员们经过了一个叫硗碛乡的地方,据老红军回忆,过去这里老百姓的生活相当困难,当年他们经过的时候,连御寒的白酒、辣椒都买不到。今天的硗碛乡已经成为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而队员们路过的这个地方,一座大型水电站正在建设当中。

    硗碛乡乡长:

    预计年发电量是九亿度,计划2008年蓄水发电,硗碛的未来将形成山、水、民俗、红色(旅游),我们的生态农业集为一体的,一种经济结构。

    硗碛乡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乡镇,街道古老而具民族特色。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之前就在这里驻扎过,与纯朴的藏族同胞结了深厚的友情。70年后,《我的长征》队员来到这里,同样受到了当地藏族同胞的热情款待。

    《我的长征》队员:

    我先上,一会儿(再喝)。

    藏族同胞:

    不行啊。

    《我的长征》队员:

    我再补一杯还不行吗?

    《我的长征》队员:

    他能喝三杯。

    接待我们的这家藏民的女主人叫阿丹措,近几年当地发展起了高原民俗旅游,跟当地很多藏民一样,她也在自己家里搞起了旅游接待。

    《我的长征》队员:

    你们这儿是客栈还是住家?

    阿丹措 女主人:

    一般我们开的是藏家乐。

    《我的长征》队员:

    哦。是开门接待客人的是吗?

    阿丹措:

    嗯。

    《我的长征》队员:

    这也是你们家是吗?

    阿丹措:

    嗯。

    《我的长征》队员:

    您在哪儿住?

    阿丹措:

    就这儿住。

    《我的长征》队员:

    也在这儿住?

    阿丹措:

    嗯。

    记者:

    在阿丹措忙碌的身影背后,我们看到了当地老百姓更加开放、更加现代的发展观念,这恐怕是70年来当地老百姓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

    “我的长征”翻越夹金山的行程一共27公里,以海拔4115米的夹金山垭口为界,上山11公里,下山16公里,预计需要十三四个小时。现在的夹金山早已开通了直达山顶的盘山公路,但是《我的长征》上山路线仍然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小路。所不同的是在夹金山海拔3400米以上,70年前终年不化的积雪已经看不到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如今这里的夏季不再是白色。

    《我的长征》队员:

    谁有烟头帮我烫一下?

    《我的长征》队员:

    就是有点温度它就出来了。好。

    《我的长征》队员:

    对,好,出来了,完全出来了。

    上夹金山最先接受的考验就是必须走过一段四处遍布蚂蟥的一段山路。这段路有5.5公里长,它的名字本身就叫“蚂蟥沟”。

    《我的长征》队员:

    看到了吗?

    尽管《我的长征》队员事先已经准备了预防蚂蟥叮咬的外用药和血套,但是无孔不入的蚂蟥还是见缝插针地钻进了动员们的裤腿,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我的长征》队员:

    里边全是血。

    今天,队员们在蚂蟥沟经历了流血,而当年红军面临着的却是随时随地的生死考验。走出5.5公里的蚂蟥沟,海拔也上升到了3400米,继续往上走,高原缺氧的考验越来越严酷,队员们也逐渐感受到了体力的不支。

    《我的长征》队员:

    查阿姨,给您块糖。

    查阿姨:

    不吃,不吃,你们吃吧。

    《我的长征》队员:

    查姐心里特清楚,别吵她就好了。

    尽管攀登的是同一座大山,而当年红军面临的困难却要残酷许多,厚厚的雪山覆盖了植被,把大气中的含氧量降的更低,再加上物资缺乏和长期征战带来的身体消耗,红军要翻越夹金山极其困难。

    夏精才(原红二方面军战士 85岁):

    我们爬雪山的时候,有的人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就坐下,坐下休息一下,一休息你就不要想起来。这胸部就跟块大石头压着一样,上气不接下气。

    黄继甫(原红四方面军宣传员 86岁):

    路两边都有牺牲的同志,越往上,牺牲的同志多了,有的是雪埋了一半,有的几乎是全埋了。

    《我的长征》队员:

    嘴唇发紫,海拔3833(米),然后走了将近8公里了,还有三百米的爬高,路比较缓了,好走了,没问题了,最难的已经过去了。

    而71年前当红军爬到了夹金山海拔3800米以上的时候,情况却正好相反,天气越发的变化无偿,被大雪覆盖的地形让人更加难以把握。

    罗永祥(原红四方面军司号员 86岁):

    天气晴了,那个雪呀,照得那个地呀,刺得眼睛都看不见,一会儿呀乌云滚滚,大雨呀,冰雹呀就来了。身上又冷又饿,那就真想哭又不敢哭。

    肖鹏(原红一方面军卫生员 86岁):

    摔死了不少人,因为它是悬崖峭壁,又是冰块,你必须这样过,底下是几十丈的深沟呀。有很多马呀、人呀摔了不少下去。

    《我的长征》队员:

    胜利了,加油。

    经过七个小时的努力,《我的长征》组全部24名队员登上了4115米的夹金山垭口。

    《我的长征》队员:

    我们上来了,终于上来了。

    接下来16公里下山的路大家都感觉轻松了许多,不过当年红军下山的时候采取的可是这种办法。

    翻过夹金山就到了小金县的达维镇,当年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历经艰辛来到这里,没想到就是在达维的这座小木桥上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不期而遇,亲密战友们意外相逢,大家都欣喜若狂。

    《我的长征》队员:

    三鞠躬。

    达维镇所属的小金县70年前一片穷乡僻壤,当时一万多红军来到这里无法同时驻扎,今天的小金县不仅是座漂亮开放的旅游城市,其特有的高原珍稀菌类松茸、高山葡萄更是名扬海内外。

    《我的长征》队员:

    解渴。

    而70年代前,小金县所见证的那段红色历程已经被今天的孩子们所传承。

    孩子:

    我知道红一方面军就是从那边小山沟里出来的。

    《我的长征》队员:

    哦。

    孩子:

    当时那棵树就是毛泽东栽的。

    《我的长征》队员:

    哪棵树是他栽的?

    孩子:

    那棵树,粗的那棵。

    翻越夹金山之后《我的长征》沿着红军的足迹先后翻越了梦笔山(海拔4071米)。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 海拔4455米),昌德山(海拔4164米),达古山(海拔4484米),继续向草地进发。

    主持人:

    70年过去了,红军走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70年后队员们重走长征路也在改变着他们的人生。应该说身体上的艰苦跟红军比,是微不足道的,而每走一步,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责编:赵巍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