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唐山:废墟上建成“抗震型城市标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7日 17:10 来源:新华网
专题:记忆?感恩――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

  新华网石家庄7月27日电(记者杜文峰 马书平)唐山,这座曾被西方媒体断言将“被从地球上抹掉”的城市,在被强震夷为平地后的短短30年时间里,奇迹般地重新崛起在渤海之滨,也给中国建设抗震型城市、减少地震对经济的危害,增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了“标杆”。

  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内陆地震最多的国家。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里氏7.8级的强震突袭唐山。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全市97%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被摧毁,倒塌房屋总面积1047万平方米。

  惨痛的教训让唐山人警醒,也让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人员警醒。在唐山30年的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时刻也没有放松对城市抗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就是在地震专家的指导下,来创建一个抗震型的城市。”唐山市地震局副局长李保民说。

  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抗震型城市的法律要求,震后重建中的唐山市配套出台了《唐山市建筑工程抗震标准》等一系列建设抗震型城市的地方性法规,健全了地面各种建筑、地下管网建设等抗震标准。还投资开展了唐山市城区地质构造研究,摸清了地质活动规律,使震后整个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抗震发展的新阶段。

  据介绍,唐山市在建设抗震型城市方面注意选择有利抗震的地段进行建设,对建成的城区进行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综合性勘察,在住宅、办公用房、大楼等建设时避开危险地段,把处于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迁出。

  经过大地震后,唐山被国家划定为8度基本烈度区。为此在建设中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均按8度进行设防。新建居住小区,增加绿地面积,并增添取水设施,城市交通,增加对外出口,供电,采用对电源循环供电,供水也采用多水源循环供水。此外住宅也采用抗震结构,在砖墙中加钢筋混凝土浇构造柱,使砖体和构造柱连成一体。

  目前,唐山市建成的所有办公用房均具备了预防6级地震的能力,建成的400多个居民小区也全部按照6级抗震标准进行建设。

  唐山还创建了全面系统的地震等紧急情况应急机制。地震部门在全市建立了地震专用光缆传输系统,每天24小时检测地下水温等等各种地震预防要素,不断汇总分析情况,一有地震等情况,就会在10分钟内分析出地震的震级、时间和位置等三要素,进行地震预报和防震部署。

  目前,唐山市区各种建筑物、城市生命线工程等均具备了8度设防功能,主城区街道设置合理,建成了高密度的“井”字型城市交通网络,城市外围形成圆型外环高速公路,与城市主要街道相衔接,圆型外环路又与多条“X”型的国道、省道和京沈等高速公路相连接,形成了“一旦有地震,就能迅速把居民马上疏散转移”的抗震型交通体系。

  唐山大地震和震后的重建工作,还使“地震社会学”应运而生。河北理工大学教授、地震社会学专家王子平介绍说,“地震社会学”主要研究地震发生对灾区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作出的反应。

  经历了地震、救灾、重建家园和加速发展的过程,“地震社会学”已在唐山这片土地上扎根结果,使人们懂得了地震后如何应对、死里逃生等,也改变了唐山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了唐山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

  现在,一旦遇到地震或紧急情况,群众就能够依照“出住宅、进街道、出市区、进外围”的疏散方式进行迅速转移。

  唐山人就是这样在历史教训中教育自己、警醒自己,他们重建了一座崭新的城市,他们还让抗震功能走进了每一个建筑物、每一个家庭,成为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保护伞”。(完)

责编:常艳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