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百年·致敬百年风华 | 大国底气从“核”来 走进中南海的铀矿石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5月13日 15:39
央视网 | 2021年05月13日 15:3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1954年深秋10月的一天,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的办公室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电话的是时任地质部副部长的刘杰:“总理,我们在广西发现铀矿了!”他传来的消息,令一向处事冷静的周总理都为之动容。

  1950年,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上面临着来自西方的重重封锁。边境线上,联合国军的兵锋已直抵鸭绿江畔。在这个时候,美国更是对年轻的共和国发出了一连串的核威胁。此时,能否突破核威胁已经成为了关乎共和国生存的问题。那时候,毛主席在各种工业会议上都会问一句话:“你们找矿,有没有发现铀矿石啊?”

  刚刚成立的国家地质部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勘探铀矿。随后几年间,地质科学家来了,物探技术员来了,水文工作者来了,在这支队伍中,甚至还调用了500名援朝归来的志愿军。但四年多过去了,铀矿石竟然悄无声息。所有人心里都在问,中国究竟有没有铀矿石?

  1954年春节,两份记录引起了技术人员的注意。一份是1938年日本人富田达记述的辽宁发现有铀,另一份是1943年南延宗记述的广西发现有铀。技术员们兵分两路,迅速出发。好消息在八个月后传来,中南309队在广西富钟县黄羌坪找到铀矿石了。

  闻讯赶到的苏联专家拉祖特金当天夜里就在上山再次检测确认,激动地喊:“就是铀矿,就是铀矿!”

  得知消息后,毛主席要求尽快送到中南海亲自检验。于是这块石头第一时间来到北京,来到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现场。这是一次绝密会议,没有文字记录,也没有拍摄照片。目前,唯一可以佐证的是1955年1月14日周总理在约见李四光、钱三强谈话后报送毛主席的报告,以及亲身经历这次会议前后过程的刘杰、钱三强共同所作的回忆。

  中南海菊香书屋,盖革计数器扫过,铀矿石立刻发出“嘎,嘎,嘎”的声音,这是铀矿石检测特有的声音。多年后刘杰回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那一刻都很沉默,短暂沉默后,毛主席做了一个决定:“原子弹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

  这一天是1955年1月15日,一个注定不平凡的日子,中国核工业的诞生日。正是从这一天的这一块矿石开始,代号二机部九局的中国核武器研究所应运而生。青海海晏金银滩的原子城拔地而起,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科学家和数以万计的核工业人汇聚到了中国的大西北,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正式进入倒计时。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世界听到了新中国崛起的声音,全世界即将看到一个伟大的中国。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这块铀矿石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被誉为是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大国底气从“核”来,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这66年来,几代核工业人牢记使命,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向强转变跨越,建成了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拥有的完整核工业体系,先后创造了多项新中国第一。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信物名称:开业之石

  信物传承者:中核集团

  信物年代:1954年

  信物印记:走进中南海的铀矿石

  信物讲述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信物百年·致敬百年风华 | 大国底气从“核”来 走进中南海的铀矿石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