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创新制度机制 深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3月04日 16:20
央视网 | 2021年03月04日 16:2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央视网消息(记者张恪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当前,在疫情全球肆虐、供应链和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棘手问题,亟待从政策机制上予以解决。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将重点围绕如何创新制度机制,驱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议案。

  李燕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处于“大而不强”的现状,存在着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创新乏力、关键仪器设备缺失、临床研究资源不足等三大短板。一是在创新研究上,缺乏有转化意义的新机制、新靶点。二是在生物制药链条上的高端研发和产业化所需要的关键仪器、设备、耗材等,目前进口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严重依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将面临巨大产业风险。三是在临床研究上,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各大医院都加快了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但总体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李燕建议,要结合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把握好时间窗口,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顶层设计,加大高层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行业龙头,推动产业升级,早日建设医药强国。 

  一是尽快出台综合性产业扶持政策。加大产业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通新药立项、审批、生产、使用全部环节,促进发改、工信、科技、财政、药监、医保、卫健等部门联动,出台综合政策,引导企业想创新、真创新,快速实现创新产品市场价值,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

  二是打破“瓶颈”,加快审评审批流程。新的药品管理法采取了一系列提升医药创新的举措,但相较于国际先进,以及进口药与国产创新药的审评时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持续进行制度创新,优化流程,不断提高审评审批效率,把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满足患者急需。

  三是加大重点设备、物料国产化扶持力度。为规避未来产业竞争风险,建议国家要前瞻性布局,大力推动短板技术突破和首台套设备发展,打造一批掌握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设备、仪器制造公司,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鼓励生物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进行国产替代,重点推动生物产品生产用培养基、层析介质等高附加值物料的国产化。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指导原则,对已采用进口物料和设备的在研和上市产品进行国产物料替换时,从国家层面给予法规、政策上的支持,保证其高效、快速地实现国产化替代,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李燕表示,今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齐鲁制药作为实体经济企业,今年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计划固定资产投资仍将超过30亿元,科技研发投入增幅超20%。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加快在研的多肿瘤适应证、乙肝治疗等重大疾病新药上市速度,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新剂型、新疗法药物和对药品安全性、顺应性和疗效的需求,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国际的目标做出贡献。(校对 宋春燕)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创新制度机制 深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