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怎样让扶贫产品卖得掉更卖得响?看看他们怎么做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12月23日 21:38
央视网 | 2020年12月23日 21:3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现在,很多曾经贫困的地方都找到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是这些优质的农副产品怎么运出去、怎么卖得掉?下一步怎么能打响品牌?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光靠对口单位用献爱心的方式来消费显然数量有限,而且也不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可是在对接市场和消费者的过程中,这些农副产品又会遇到哪些痛点、堵点和难点呢?

  绿春县位于云南红河州,地处中越边境,聚居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这里山清水秀,“绿春”这个名字就有着“绿水青山、四季如春”的意思。然而由于地处边境,交通不发达,以往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都很低,还有一些直过民族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

  几年来,在各方扶贫力量的帮助下,绿春县给村民们盖起了新房,又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起了农产品。绿春县拉祜寨就引进了木耳种植,因为气候、水土合适,种出的木耳又肥又大。

  木耳丰收了,但扶贫干部却发了愁。

  绿春县位置偏僻,收货商不进山,产品就没法运出去。就在这时,定点帮扶绿春县的重庆大学扶贫干部在调研时听说了这个消息。

  从2013年重庆大学与绿春县结对帮扶开始,主要扶贫工作集中在基础教育、农技培训等领域,帮忙卖货还是头一回。

  经历了重重考验,木耳终于运到了重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重庆大学共有师生五万七千多人,每天食堂的需求确实不小,然而木耳并不是主食,5吨木耳光靠自家食堂消化不了。学校又开始挖掘自身的资源,在学校的超市上架、动员学生直播带货、还发动校友购买。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木耳终于都卖了出去。这一次实战也让老师们体会到,光靠学校以献爱心的方式来销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重庆,火锅之城,正是香料需求最大的市场之一,而香料也是绿春县的特产之一,能不能把绿春县的香料推介到重庆本地市场呢?这次,老师们带着从绿春县带回来的草果、八角等香料样品又开始了推销之旅,首先拜访了重庆最大的几家火锅店。

  产品究竟好不好,还得消费者说了算。几位火锅店的老板和大厨们也都非常认真,从外观、香味等各个方面仔细查看。

  几种香料都得到了主厨们的肯定,让大家对绿春县的香料品质有了更多的信心,一些企业当场就表示,可以先进一部分货试一试。

  运输问题也是老师们的担心之一,在采购木耳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即使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只凭学校的资源,中间的运输成本依然降不下来,可能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再次发动了校友资源,组织了一次校友企业家和绿春香料企业的视频推介会,特地邀请了一些做贸易和物流的企业。

  这一次的视频见面会,四家企业当场就和绿春企业签订了十几万元的购买合同。尽管是一次扶贫产品推介会,但是企业们并不仅仅以献爱心的心态来参加,而是认真地按市场规律来谈生意。

  只有按市场规律来,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商品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也在现场得到了绿春县企业和重庆大学老师们的认同。

  近年来,许多部门、企业在扶贫工作中,开始把帮扶的重点从生产环节向后延伸,推动扶贫产品进入消费市场。但是扶贫产品要转变成自由流通的商品,有不少环节都缺少经验和技术。比如,一些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忽视了市场的标准,就容易碰壁。

  今年3月,甘肃省渭源县的土豆合作社在电商企业的帮助下,第一次通过电商网络卖出去的扶贫土豆,就让收货商不太满意。

  有了这次经验,渭源县今年的土豆在播种前,就从产品标准化入手,给农民免费发放了品种更好的种苗和地膜,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分选,更好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种植和初加工。

  还有一些特色农产品,因为缺少专业的物流,卖不出好价钱。在广西合浦,许多贫困户都靠种鸡嘴荔枝脱了贫,但是因为合浦县交通不太方便,荔枝保鲜又非常困难,果农们只能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当地的收货商。今年,一些电商企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贫困户们在线上销售荔枝。企业依托自身的冷链物流技术,把冷链物流车直接开到了荔枝园里,荔枝刚摘下就直接打包冷藏,在最短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中,保证荔枝的品质。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卖掉了三万多斤。

  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认可,必须要进入主流卖场、打出自己的品牌,但是对一些刚脱贫的地区来说,发展产业才刚有起色,不懂得也不会打造品牌。河北承德县生产的扶贫小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在县城里的市场卖,不仅价钱不高,销量也上不去。

  2018年,天津食品集团在对口扶贫过程中了解到这款小米,不论口感和质量都不错,决定帮助他们打造品牌并采购他们的商品。

  在天津食品集团的打造下,承德县熙野小米的销售额也从2018年的300多万元提升到了2019年的1000多万元。合作社的产品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合作社里的农户们自然也越干越有劲。

  过去两年里,天津食品集团在河北、甘肃、新疆、西藏等地考察开发了包括牛羊肉、矿泉水、葡萄酒等多种扶贫产品,都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成熟的营销网络和品牌打造流程,让扶贫产品进入更多的主流市场。

  从扶贫产品到正式商品,区别是什么?一个是有别人帮着扶着,如果别人不扶一把,就没法独立行走。而另一个是不靠别人献爱心,自己要有市场,能卖得掉。扶贫产品成为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有销路的商品,这样产业才能持续发展。所以消费扶贫,多买点儿扶贫产品当然是必须的,但更高级的却是帮助产地跟市场、跟物流对接,打通生产、消费、流通各个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让产品卖得掉、卖得好,甚至能够打造出广受欢迎的优质品牌。帮助扶贫产品和产业完成这样的华丽转身,消费扶贫这才算起到了真正作用,那些贫困地区的脱贫路才会越走越稳当。

编辑:程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焦点访谈:怎样让扶贫产品卖得掉更卖得响?看看他们怎么做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