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靶向治贫”拔穷根 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10月19日 17:19
央视网 | 2020年10月19日 17:1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我现在承包了三个大棚,去年一年利润纯赚15万多”,依托着村里布局的大棚蔬菜产业,山东聊城市茌平区的耿付征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聊城是山东省脱贫任务较重的市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已经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聊城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靶向治贫,造“活血”,去穷根,不断增强扶贫实效。

  棚菜产业开拓富民之路

大棚蔬菜长势正旺,一片翠绿

大棚蔬菜长势正旺,一片翠绿。

  农村强,产业必须强,大棚蔬菜成为许多地处平原的聊城农村“脱贫利器”。

  过去两年,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一直种植大棚蔬菜,村里与江苏一家现代农业公司合作,流转周边村庄土地53.3公顷,建成了43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并申请注册了三个绿色蔬菜商标,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同时,耿店村用扶贫资金分三批建设了100多个扶贫大棚,带动周边26个村庄集体收入超5万元,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致富。

  如今,耿店村180余户村民,建有第四代高标准卷帘机蔬菜大棚710余座,2019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4万元,村集体公共积累资金超过1000万元。

  此外,聊城市莘县古城镇发展大棚蔬菜、林果、莲藕、露地菜等产业,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建成高标准大棚300个,大棚基地统一由一家专业企业进行运营,企业每年上交扶贫收益190万元,大棚还能提供岗位500余个,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了贫困。

  “乡村工场”帮贫困户“组团”脱贫

村民在“同心就业工场”务工

村民在“同心就业工场”务工。

  4年前,林秀芹曾是聊城市阳谷县金斗营镇莲花池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一个人侍弄5亩地,还要养着儿子和婆婆,过年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后来,村里介绍她进了附近的一家针织公司上班,家庭和生活开始有了起色。

  这家针织公司位于金斗营镇的刘堤村,与莲花池村之间仅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养家,林秀芹很满意,一干就是四年。“现在地都包出去了,每天来厂里上班,一个月差不多能挣2500块钱。”林秀芹说,儿子也已经上大三,全家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这家企业里有520多名周边村民务工,像林秀芹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户13人,开进村的针织工场给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就近就业的平台。

  在茌平区博平镇西关村,山东博智文具有限公司建设了20余个“同心就业工场”,专人把半成品从车间拉出去后,送到周边农户手中,加工成半成品后再运回公司,解决了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帮助很多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电商+”激发乡村新动力

农户在王奉镇电子商务扶贫服务中心直播卖货

农户在王奉镇电子商务扶贫服务中心直播卖货。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为推动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动能。

  在莘县王奉镇电子商务扶贫服务中心里,昔日的贫困户张俊勇最近每天都忙着与自己的电商团队做直播,他们卖的产品都是当地的农产品:山药、西红柿、圣婴果、水蜜桃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摆在直播间的货架上,庄稼汉变成了“电商达人”。

  过去,张俊勇在山西一家煤矿上务工时,因为事故导致腰椎受伤,不能干太过劳累的活,没办法出去挣钱,家里的孩子上学都成了负担。王奉镇电子商务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他,对他进行电商技术培训,现在,他们每天可以出几十单,好的时候可以出上百单,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目前,王奉镇通过培育网红特色产品产业,加强网红特色产品线上线下交流等方式,已形成了汽车用品和白玉山药两大网销产业,2019年农村产品上行交易额达到9300余万元。

  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聊城市扶贫办主任王同章介绍,近年来,全市先后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4.76亿元,实施光伏发电、特色种养、扶贫车间等项目1413个,产生收益2.31亿元,累计带动贫困人口81.89万人次。下一步,全市将进一步巩固创新持续增收保障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编辑:李祎男 责任编辑:罗川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山东聊城:“靶向治贫”拔穷根 乡村振兴“加速度”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