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时话“八一”军旗

来源:环球网  |  2020年08月01日 14:45
环球网 | 2020年08月01日 14:45
原标题:建军节时话“八一”军旗
正在加载

  【环球网报道 记者鲍宇雁 实习记者 梅旭航】朱日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这个蒙古语意为心脏、勇气和胆量的地方,曾是成吉思汗扬鞭挥戈的古战场,如今已成为我军大型陆空联合训练基地。

  2017年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这里举行,虎贲云集,三军亮剑,建军以来,首次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四个军种官兵组成的护旗方队肃立在受阅方队最前端,在200余名官兵的护卫下,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迎风招展,这是八一军旗第一次与党旗、国旗同时出现在阅兵方阵中。

  军旗是军队性质的象征,是军队灵魂和精神所在。从战争有始以来,每一支军队通常都有自己的军旗以及护旗手,在战场上为了保护军旗,护旗的部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并逐步定型的,随着军事斗争形势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由多种样式走向规范统一,最终确定为“八一”军旗。

  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1927年,南昌城头响起划破夜空的枪声,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然而,这支浴血奋战的队伍,在初创之时却没有自己的旗帜。当时,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打出的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旗帜。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越来越意识到必须旗帜鲜明地以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举起工农武装的旗帜发动起义。毛泽东早在秋收起义之前就向 中央报告中指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为筹备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 3 人奉命设计制作军旗。何长工在回忆录里这样记述:“由我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漂亮。” 红色旗底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他们召集裁缝师傅,紧急赶制军旗,主动请缨的就多达40余人,在起义前,缝制了100面崭新的军旗。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领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第一次使用工农革命的名称,白五星鲜红底的镰刀斧头旗,为这支新生的人民军队赋予了鲜明的气质。就这样,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

  工农革命军军旗在特务连的护卫下,在修水县城最醒目的位置升起。何长工生动记述道:“画着斧头、镰刀和五角星的工农军的战斗红旗映红了战士们的面庞,激励着千万革命群众的心。”当时在平江县的长寿镇,一副对联生动诠释了军旗的寓意:“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裂旧乾坤。”横批:“改天换地”,毛泽东也在《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工农革命军便是在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军旗的引导下奋勇前行。

  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一直都没有变。

  红军军旗式样逐渐统一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各个根据地所建立的工农革命军改成红军。除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在这些起义中,旗帜不仅作为精神和力量的象征,还能有扰敌军心的作用。

  井冈山时期就有一个精彩的案例,在新老七溪岭战斗中,红二十八团连长粟裕奉命带领全连攻打老七溪岭的一个制高点,当攻上制高点时,全连只余九人,此时敌人已经溃逃,于是粟裕留下六人守卫制高点,随后带三名战士继续向前进,当冲到一个山坳时,他发现这里围聚着一百多号敌人,敌众我寡,危急时刻,他吹响冲锋号,挥动旗子,敌人不敢妄动,粟裕大吼:“放下武器,你们被俘虏了!”敌人被震撼,纷纷举手投降,这便是巧用军旗智剿敌军的经典案例。

  但由于当时起义在各地分别进行,通信联络不畅,各地武装起义打着各种各样的军旗,但大多离不开镰刀、斧头、五角星和红色旗面等元素。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军旗的统一也提上议事日程。

  1930 年 4 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正式对军旗图案、颜色、尺寸作出规定,同年 10 月,中央军委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但受当时通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加之 1930 年式样颁布后不到一年,中央又颁布了 1931 年军旗式样,因此, 1930 年式军旗并没有得到及时执行。

  1931 年 3 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红军军旗样式有较大变化,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由于新颁布的军旗样式比较复杂,而当时根据地和红军的物质条件还不优越,《式样》颁布后,旗帜不能整齐划一地全部做新,只能逐渐过渡。如此一来,就造成了红军军旗交叉使用的情况。

  1931 年 11 月 7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即席讲话:我们甚至连国歌、国旗、国徽都来不及制定出来。这没有什么关系,孩子都生出来了,还怕取不出名字? 没有国歌就唱《国际歌》,没有国旗就暂时打红军的军旗嘛。

  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对军旗式样进行了规定与统一,军旗,为红色底子,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旗柄为白色。同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途中使用的是便是这个样式的旗帜。鲜红的旗帜奔腾着百万将士的鲜血,演绎着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军旗传奇。

  在长征中的乌蒙回旋战中,红二、六军团曾大插红旗,唱了一出“空城计”。1936年3月13日晚上,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军团的领导人,分析了红军面临着给养匮乏、部队疲惫的严峻形势,部队决定从敌人结合部向西北方向突围,3月14日,将士们将红旗遍插到树林上,又在阵地布满了稻草人,而后迎着敌人的来路,静悄悄地钻过了敌人两纵队的夹缝,最终跳出了包围圈,直到两日后,敌人才知道阵地上的红旗是红军布的疑兵,中了“空城计”。

  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1936年 2 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东征,向华北地区发展。

  由资料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军旗基本式样同于 1931 年式红军军旗,旗的右上角为五星、中间为交叉的镰刀和斧头(不是锤子),只是旗裤上注明的部队番号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这也是红军的最后一面军旗。

  “八一”军旗的诞生

  随着解放战争的高歌猛进,使用新的军旗的事宜便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上,中共中央向全军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设计图案,全军上下听令景从,先后报送近 500 多份应征图案。设计小组预选出 30 多种方案制成“样旗”。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看了“样旗”后,都认可了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还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

  1949年3 月 13 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军旗的决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八一”二字。

  1949年6月15日开幕的新政协筹备会议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正式发布了《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社论中说: “人们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就会想到它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的真理。”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统一的军旗。

  在战争年代,这面鲜红的军旗,指引着我军将士将光荣的旗帜飘扬在中国的漫山遍野,它曾鼓舞亿万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完成伟大革命战争,它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与梦想。从镰刀斧头到八一金星,它在万里长征中锤炼筋骨,从小米步枪到陆海空天,它成为漫卷于长空中神圣的信仰,从保家卫国到走向世界,军旗猎猎,迸发无上荣光。

  参考文献:

  1、徐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历史演变[J].炎黄春秋,2018

  2、姜廷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历史演变 [J].军事历史,2017

  3、CCTV.《百战经典》红色印记·军旗飘扬[EB/OL]. http://tv.cctv.com/2019/03/23/VIDETH87nfKfviq1nVE1XOSG190323.shtml?spm=C52346.P75408450116.E76863300214.55,2019

  点击活动专题页面了解详情:

  “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网上征集展示活动环球网专题页面:

  http://opinion.huanqiu.com/special/Vcliparchives/index.html

  “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网上征集展示活动宣传片: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rb39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建军节时话“八一”军旗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