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爱豆”!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06月29日 20:51
央视网 | 2020年06月29日 20:5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乐龄唱响》第二期又迎来了一支“硬核”队伍!

郭辉生在《乐龄唱响》舞台上

郭辉生在《乐龄唱响》舞台上

 郭辉生年轻时照片

郭辉生年轻时照片

郭辉生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该机成功运行为两弹一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邵曼君在《乐龄唱响》舞台上

邵曼君在《乐龄唱响》舞台上

邵曼君年轻时照片

邵曼君年轻时照片

邵曼君作为一位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出国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参加了中国第一台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制。

蒋致诚在《乐龄唱响》舞台上

蒋致诚在《乐龄唱响》舞台上

蒋致诚年轻时照片

蒋致诚年轻时照片

蒋致诚从40多年前开始长期从事表面科学和纳米科学基础研究,为纳米材料科学实验室建设和纳米分析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这就是来自中科院的老科学家们!

中科院老科学家合唱团

中科院老科学家合唱团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是他们的座右铭,淡泊名利、集智攻关是他们的标签。他们将团结协作、创新求实的新时代精神镌刻在祖国大地上铸就起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他们有数不清的贡献、数不清的成就。但今天,在《乐龄唱响》的舞台上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民族实现两弹梦的故事。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王广福

故事还要从马兰基地讲起,这个曾经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马兰基地(核试验基地)

马兰基地(核试验基地)

放眼望去这里只有沟壑、灰石和无边无际的枯草。

然而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他们在那里跃马扬鞭、挥洒热血,用生命挺起祖国母亲的脊梁!

隐姓埋名、奋斗终生 。王广福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24岁就进入中科院球物理研究所,在1963年到1976年长达13时间王老一直致力于核试验工作。

青年王广福

青年王广福

在大半年的工作中,王广福对自己的使命一无所知。直到启程出发前往大河沿时他和同事们才确信和核试验有关,过天山、乘卡车寒冷刺骨,搓板路颠簸难行,五六月份的大地酷暑难耐!淡水缺乏,只有苦咸水度日,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但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还是横空出世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片来源:《国家记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片来源:《国家记忆》)

 (图片来源:《国家记忆》)

(图片来源:《国家记忆》)

在《乐龄唱响》的舞台上王广福向所有的观众朋友讲述了过去那一段青春激扬的奋斗故事:“1964年的10月16号下午15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那一刻所有的人都特别的兴奋,大家都非常非常高兴!我们当时在距离爆炸中心60多公里一个地方观看这次爆炸试验,总控站一说起爆,过了没几秒一股热浪就从我身边过来了。这时候大家都知道试验成功了,马上转身回头一看远处的蘑菇云已经升起来,大家立刻欢呼起来,互相拥抱,热泪盈眶。每一个人都非常高兴,但我的心还是没有放下来,因为我的观测记录还没有拿到,核爆炸以后怕这个放射性对记录有伤害要马上进入场区把记录拿回来。那里的放射性对身体肯定有伤害,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大概率事件!做这件事情本身就要做出某些牺牲,这是值得的。我们为国家的核试验做出了贡献,我们这一代人都愿意这么做,义无反顾

科学钻研心静寂  沧桑忧乐血沸腾

我们敬佩那一代老科学家的担当,我们缅怀那些不幸牺牲的科学家们岁月无情人有情!

本期《乐龄唱响》邀请到了8位曾在各个时期进入过马兰基地的科学家们,实现了他们的首次同框。

洪钟祥  83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洪钟祥 83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沈志来  81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沈志来 81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礼国  81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礼国 81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庚辰  79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庚辰 79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在1966年至1967年于马兰基地工作。在现场他眼含热泪回忆起了那段往事:“我亲眼目睹了第一次氢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每想到这个时候我就感到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参与了,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在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两弹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沈恂  78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沈恂 78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恂在《乐龄唱响》的舞台上十分感概地说道:“今天我们这几个当年的小伙子,现在的老年人能站在这里接受大家的掌声其实这份荣誉是属于前辈的。当时那个年代我们都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就是认认真真执行前辈的指示,可惜他们已经不能再向大家讲述他们的经历了,他们付出过什么,我举一个例子,当年为了测量被辐射的水对人体的危害,没有测试样本,有位科学家亲自喝下含辐射的水用自己的身体来测算辐射对人体的反应。所以说,老一代科学家的奉献已经不仅仅是对科学的热爱而是爱国的表现。”

徐国瑞  74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试验师

徐国瑞 74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试验师

徐国瑞(前排左二)、沈恂(前排右二)、贾先礼(前排左一)、党连凯(后排右一)

徐国瑞(前排左二)、沈恂(前排右二)、贾先礼(前排左一)、党连凯(后排右一)

徐国瑞为观众们讲述了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这是一张核试验成功后我所在小组的合影。照片中的沈恂同志今天来到了节目现场,但是照片中的贾先礼以及分队的队长党连凯已经不幸离我们而去。为了祖国、为了国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要做的,同时也是应该要做的。马兰精神永存!它会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尚嘉兰  83岁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尚嘉兰 83岁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为今天唯一一位来到现场的马兰基地女科学家,尚嘉兰为我们带来了力学所老所长国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在飞机坠落之时与警卫员穆芳东用身体护住机密资料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

郭永怀先生的墓碑

郭永怀先生的墓碑

尚嘉兰说:“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当时也在二机部九院任副院长。1968年12月5日他从核基地乘飞机返回北京,由于飞机失事而壮烈牺牲。在飞机坠毁的关键时刻,他和警卫员穆芳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用身体做盾牌保护了机密资料。郭永怀先生的风范昭示着他永远心系中国的科学事业,这也将永远感召年轻的学子们为中华的振兴、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广福  81岁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信息研究室主任

王广福 81岁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信息研究室主任

岁月催人老,当年参与核实验的年轻人,转眼间已经变成了老人。但当他们站在舞台上的时候,犹如拉开了历史的长镜头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亲身感受了老一代中国科学家奉献、担当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马兰基地墓地﹒长眠着参与过历次核试验的科学家以及解放军战士

马兰基地墓地﹒长眠着参与过历次核试验的科学家以及解放军战士

《乐龄唱响》节目组为长眠在此的科学家和解放军战士献花

《乐龄唱响》节目组为长眠在此的科学家和解放军战士献花

这就是中科院老科学家合唱团,在《乐龄唱响》舞台上带给我们的故事。

我们相信,你们的故事,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后辈更不会忘记!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看!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爱豆”!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