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荣:180多个日夜,做跨江大桥建设的“守夜人”

大国工匠 来源:央视网 2020-06-22 第1187期 A-A+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珊珊 通讯员 田本灿):“终于要进考场了!”6月5日,站在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5号墩沉井上,陈建荣说。

正在取土下沉的沉井

他口中的“进考场”,指的是常泰长江大桥5号墩沉井的首次取土下沉施工。为了这一刻,他和团队奋斗了180多个日夜。

项目部的守夜人

常泰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跨江连接常州与泰兴两市。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拱桥,也是国内首座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际铁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

陈建荣是这个项目的副总经理兼副总工程师。在来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前,他是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桥梁结构部副总工程师。虽然,以前也做过取土下沉的方案,但这一次的取土下沉给陈建荣出了诸多难题。

取土下沉前陈建荣(右)现场办公

首先要克服的是河床土层不均匀、层底高差大、结构复杂的难题。大桥5号墩沉井河床泥土的构成多达7种,如果不能均匀取土,很可能会使沉井发生偏移甚至倾斜的情况。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陈建荣与团队日夜奋战,想到了根据各土层、区域特点,采取气举取土、电动铰刀、气水混合冲射等多种设备相互配合取土的方式,运用“台阶形”取土工艺,分层分区分轮同步对称取土的顺序,确保沉井平稳下沉和不移位。

截至目前,陈建荣共制定实施了各类专项方案100余项,与此同时,协调至少6个团队,指挥约150余人的队伍,进行现场实施。为了项目的有序推进,他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被同事称为“项目部的守夜人”。

妻子口中的“闲散人员”

春节期间守在项目部,原本是在陈建荣计划之中的,但疫情的到来,让陈建荣始料未及,也多了一份焦虑。

春节期间陈建荣在一线

“太艰难了,妻子在家什么都要操心,不敢出门。”陈建荣说。

陈建荣的家就在武汉,疫情暴发后,妻子就肩负起照顾年迈母亲和年幼孩子的重担。除了要操持家务,最大的困难还是生活,她要一个人将50斤的米从1楼扛到6楼。“我们的小区不是电梯房,母亲年纪大,女儿年纪小,没人帮得上忙,只能她一个人扛。”讲到这里,陈建荣心疼地说,“真的很不容易。”

前几天,陈建荣的妻子打电话来,说她又扛了一袋米,这次的只有20斤,末了又调侃他:“我觉得你是家里的闲散人员,什么忙都帮不了。”“只能使劲工作,转移一下注意力。”陈建荣说。

沉井上的36小时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工程的取土下沉已经开始了。对于工程师陈建荣来说,沉井下沉就如同他的高考,唯一不同的是,他不会因此而改变命运,也没有出错的机会,更不允许有任何出错的可能。

取土下沉前陈建荣(左)施工现场

“集控室、集控室,3号门机动一下。”下沉当天的凌晨3点,陈建荣开始对所有门机进行最后一次检验。虽然头天晚上已经对门机及各管道、阀门进行了多次检验,但现在他还是决定再走一遍。

突然,放在口袋里的电话响了,他的心咯噔一下,瞬间收紧,“不会是哪里出了问题吧”。他掏出手机,看到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您好,有什么事?”陈建荣屏住呼吸,缓缓地问道。电话那头,轮机的轰鸣声不断传来。

“陈总,我们出发了,你们的沉井在哪?”电话那头,一个粗犷的声音说道。

原来,是运泥的驳船,陈建荣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在上半夜,他们就说要过来,但陈建荣觉得不安全,主要是因为沉井位于繁忙的航道中,每日都有上千艘过往的船只,加上又是晚上,视线不好,不利于航行和停靠。

“由于这个船长没来过,我只能和他一直保持通话。”陈建荣说。好不容易来到沉井跟前,但新的问题就如同陈建荣预料的那样——停靠困难。

根据取土下沉需要,沉井的两边是浮吊船,供水、供电、供气多功能船以及定位船等大型船舶,留给运泥驳船的空间很小,因此不好停泊,为此陈建荣只得在沉井上面,借着大号照明灯电话指挥。前前后后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船靠在指定位置……

取土前一天,就有人问陈建荣:“马上要取土下沉了,感觉爽不爽?”陈建荣回答:“哎呀,心里乱糟糟的,今天晚上肯定是彻夜难眠。”

这一夜确实难熬,不仅如此,从下沉前一天早上到下沉当天晚上,36个小时中,他一直在做最后的准备,始终没睡过觉。

最后,沉井效果比理想的要好,但陈建荣依旧不能回家,因为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许多未知的难题。

“首次吸泥下沉很关键,所用的技术设备也很新颖,不管多长时间,我是党员,我要把它负责到底。”陈建荣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