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任佳 通讯员 邵龙飞)12年后,他终于和战友并肩上战场。“孔雀蓝”和“松枝绿”,服色虽殊,使命无二。
大年初四,军事科学院新招录的博士后文职人员张章,受命前往武汉辅助陈薇院士开展工作。
“来之前,我们是科研人员;但在武汉,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把科研能力迅速转化成对一线防疫工作的技术支撑。” 陈薇院士和专家组成员的话,他牢记心间,时刻提醒自己此次驰援武汉的责任和使命。
在武汉战斗的日子,让张章对身上的“孔雀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穿上“孔雀蓝”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枕戈待旦”,他为自己曾经的坚持和选择而骄傲。
身份的转变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本科毕业入职不久的张章来到陈薇院士团队交流。初到研究所,张章就被这个团队的工作氛围所吸引。
2008年,汶川地震,陈薇院士组织专家连夜编写了《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为了预防灾后疫情,她再次赶赴第一线,冒着余震的危险在灾区指挥战“疫”长达两个月。
张章被陈薇院士及其团队展现出的惊人战斗力所震撼。怀着敬佩、仰慕之情,张章愈发迫切地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几经周折,张章终于考上了陈薇院士的研究生。
2015年,博士毕业的张章留在研究所继续博士后学习。
2019年,张章听说研究所开始面向社会招考文职人员,当即决定报考。10月,张章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以新的身份加入到这个团队中。
身份的转变,让张章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
曾经,张章十分羡慕团队成员能够前往非洲执行疫情防控任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闻令而行。这一次,终于能够身穿“孔雀蓝”,在一线与自己的老师、战友并肩战斗,他感到无比光荣。
在武汉战斗的日子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的营区里,有一个面积约50平方米的绿色帐篷实验室,张章每天就在这里进行核酸检测、血液样本检验等工作。
初到武汉时,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每名队员都身兼多职连轴转。待检测的咽拭子样本数量多、送检时间经常很晚。为了尽早把检测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检测团队经常要连夜对样本进行检测,半夜十分才能回去休息……最初也是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张章和战友们平均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以往做实验时,张章也没少做过通宵,但他可以自主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至少能踏实地睡上几个小时。而在武汉战斗的这些日子,张章每天睡觉都要把手机放在枕边,因为随时会有手机铃声或者敲门声叫他起床、安排任务。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2月28日,张章在副研究员张晓鹏带领下,连夜对150份样本进行抗体检测,早上6点多才从实验室出来。休息了2个小时,张章就受领了新的任务;中午休息1个小时,下午在实验室继续检测。那一天,他只休息了三个小时。
由于任务量大,再加上穿着防护服工作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轻微脱水,短短几天,张章就瘦了近10斤。
虽然工作繁重,时间紧迫,但张章每次往返于实验室和宿舍,都会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门口的石刻旁驻足片刻,看一看石头上的题词:“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也成为他在武汉冲锋不止的力量源泉。
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肺炎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快速问世并进入临床阶段,不仅依托成熟的平台技术,更离不开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前沿阵地”,张章和老师、同事们并肩战斗,履行使命的铿锵足迹,浓缩着人民军队的能力重塑和时代之变,肩负重任,他们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