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易引发心理问题,科普宣教如何发挥作用?

来源:光明网  |  2020年02月23日 18:03
光明网 | 2020年02月23日 18:03
原标题:疫情易引发心理问题,科普宣教如何发挥作用?
正在加载

  作者:雷跃捷、张晓辉、姚魁

  这次突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波及面广,影响面大,不仅对民众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对民众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因而当前的防控也亟需高度重视科普宣教在预防和疏导因新冠肺炎引发的心理问题的作用,这不仅为了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体现我们的科普宣教工作,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目前,疫情心理预防和援助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心理健康的科普书籍及时编写和印制出来了,如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出版了《线上加油站 新冠疫情下心灵守护操作指导》,一些健康网站推出了心理援助科普方面的热线和专栏。如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心理援助专栏”,发表了诸如“如何应对‘宅家’引发的孤独感”之类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文章。

  虽然相关疫情的心理科普宣教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

  一、自媒体平台鱼龙混杂,一些关于疫情的信息及相关的健康卫生知识的传播杂乱无序,真假难辨,容易迷惑民众并使其产生信息焦虑,进而引发心理上的不适;

  二、主流媒体在传播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方面力度不够,甚至常常缺席。同时还缺少主动为专业心理工作者提供传播和发布心理救助的渠道和平台的措施,致使专业心理工作者与需要心理救助人员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导致民众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这对于安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十分不利;

  三、各级医疗部门和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对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差别较大,这无助于正确引导民众心理;

  四、为了调节民众心理,特别是被感染人群,有的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传播了一些心理减压的方式方法,其中有的社会效果值得探讨。

  鉴于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处在关键时刻,有关疫情引发心理问题的科普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国家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中,需要健全预防和诊治因疫情引发的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这个干预机制中,应该包括建立应急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机制,把因疫情引发的民众心理问题和灾后社会心理恢复作为当前及今后抗疫工作的重点之一实施。

  二、主流媒体应加大关于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的力度,在信息传播上,要特别关注热点,引导焦点,以恰当的传播方式传递和表达抗击疫情的情况,把握传播导向。尤其在与谣言和错误信息赛跑时,争取时效,尽早发声。

  三、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和医疗机构、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密切联系和合作,应该把科普宣传和教育预防、疏导和诊治因疫情引发的心理问题放在工作日程的重要位置上,及时制定心理科普宣教的程序和详细提示,特别是主流媒体,应搭建好危机干预的专业心理工作者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及时传播心理工作者用“心”抗疫的活动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满足公众需要,消除恐慌和焦虑的情绪。新闻媒体要把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教常态化、便捷化、通俗化,加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注重科普宣教工作的效果。

  四、加大疫情引发心理问题的科普宣教以及救助帮扶人员的力度和范围,利用排查疑似病人的机会,对所排查的人群,进行一次心理问题的摸排,以加强预防、疏导、诊治和恢复的针对性。

  五、主流媒体是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的主力军,媒体工作者要恪守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人文关怀。尤其要加强对处于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失去亲人的病患家属、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心理抚慰,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尊重他们个人和家庭的隐私,不做有违心理健康和人伦道义的过度宣传。鼓励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以“民胞物与”“关爱心灵”的理念开展抗疫的科普宣教活动。

  六、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在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制作相关短视频,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和创伤应激陪伴团,这对公众合理构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疏导情绪,增强抗疫信心,推进积极的社会心态建设、达成心理健康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分别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副研究员)

编辑:康彦龙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疫情易引发心理问题,科普宣教如何发挥作用?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