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除湖北之外,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5天下降,这两天已经降到了两位数以内。但从下方深颜色的新增死亡病例来看,武汉在出现向好迹象的同时依然焦灼。
2月19日的《新闻1+1》,白岩松连线呼吸与危重症呼吸科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为您进行疫情分析。
Q1:最让您高兴的变化是什么,让您担心的是什么?
A1:“应收尽收”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由于床位的筹集增加,包括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开放,床位数明显增加,收治的能力大大增加,离“应收尽收”能力进了一步。这段时间,对于疾病的规律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A1:有一个现象是我一直比较担心的,看到收治病人的时候,他在院外的时间还比较长,也就是发病比较长时间之后才收治到医院里来,也就是说他在院外还是有可能传染人的,如果这个时间不缩短的话,实际上疫情的控制还是困难。所以,“应早尽早”非常关键,只有早才能让患者在社会上的时间比较短,收治到医院里隔离开,这样才能制止疫情的发展。
Q2:在武汉是否床位已不再是最大问题,供给完全可以床等人了吗?还是仍有差距?
A2:现在床位问题很大幅度的解决了,比如说方舱医院,到明天有三万张床位了,其他的定点医院也是达到了两三万的床位之多,同时对于需要隔离观察的病人,也达到几万甚至七八万的床位,但这些床位,是不是能够及时的利用上,因为收治病人的时间还是相对长,怎么能够在发病早期就收治到医院里来,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靠的是比较规范、科学、顺畅的收治流程,这个流程或许还需要摸索。
Q3: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尤其要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武汉重症占比从38%下降到18%,依然很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A3:首先,这个比例下降,因为分子重的病人是比较容易发现和收治进来的,分母的病人在过去还有很多在社会上,现在所有病人收治量增加,自然会造成和分子的比例之间的变化,于是这个比例下降;其次,时间长的收治进来,在发病的过程中对病人监测和治疗是不够的,这或许也是原因之一,现在这个比例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收治病人的增多了,分母扩大了,分子和分母比例发生了变化。
Q4:我们感受到方舱医院里的情绪是乐观的,有唱歌跳舞的,但首先这必须是一个治疗单位,在这一点是如何规范方舱医院的?
A4:方舱医院在诊断和治疗上已经越来越多的形成规范的流程,从院感的控制,到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再到病情的监测等等方面都已经越来越趋于规范,尤其经过十多天的磨合,由于方舱医院百分之八十多都是轻症病人,从体力上、从心态上都是一个能够进行交往和社会活动的。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对于舒缓病人的紧张情绪,提高生活状态和质量非常有帮助,对病情也非常有帮助,所以在方舱医院里,我们看到出现很多非常感人的情形,患者之间的互相帮助,医患之间关系的高度协调,这是方舱医院人文关怀的效应。
Q5:从2月10日起,一边防疫,一边复工,复工复产的速度明显增加,人流的流动也开始增加,这个时候您的提醒是什么?
A5:担心这样人员的回流和人员之间交叉的流动可能会造成传播,但这是必然的一步,不可能不生产生活,尤其是现在防疫物质的基础也是靠生产去满足的,所以怎么取得一个平衡点,既要恢复生产和生活,同时要给予有效防范,这是非常突出和重要的问题,比如体温监测,戴口罩,对可能病者及时的隔离等,这是在下一步我们要特别给予注意的,采取社会动员和防范的措施。
Q6:对比SARS,这一次面对新冠病毒,它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吗?该怎么共存?
A6:SARS是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的疾病,它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就不容易存在,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在人间存在,对此我们从流行病学的流行规律、病毒学、生物学规律、临床上防诊治、生产生活中的防范,我们都要针对这个疾病、这个病原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