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观星人:因为热爱 持之以恒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01月30日 15:25
央视网 | 2020年01月30日 15:2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在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有这样一群“观星人”,常年彻夜无眠,争分夺秒记录下更多的恒星数据,给银河系做“人口普查”。每个农历的月末月初是最佳观测时间,也是“观星人”最紧张忙碌的时刻。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让我们体验“观星人”观星事业持之以恒的热爱。

  随着闫宏亮一声令下,观星夜正式开启。决定观测哪块儿天区、依据天气实时状况当机立断观测的开启与关停,是闫宏亮“天文值班岗”的核心任务。这也是他连续第三年在春节时上山观星。

  每天阳光消失的那一刻,观星人立即调转望远镜对准目标天区,一点点微调镜面形成共焦,接下来再迅速选定4颗恒星作为导星,让望远镜看得清看得实,最后将4000根光纤精确对准4000颗恒星。

  在黑夜摸索前行 观星寒夜多波折

  观星只能在夜里进行,闫宏亮必须完全逆着生物钟,“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一年里约五分之一的时间,他在彻夜观星。而“观测助手”则两班倒,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通宵观测。

  观星最怕天气瞬息万变,一丁点霜、露、雨、雪落下来,风扬起细小砂石砸下来,都会对望远镜造成永久性损伤。所以一整夜,闫宏亮必须时时刻刻盯紧天气,每分每刻不容松懈。然而,观测刚开始1小时意外突发。

  严寒的冬季,正是观星的好时机,由于观测站设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顶上,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祸不单行,望远镜正上方的气象监测相机,同时被“冻”出了问题,抢修迫在眉睫。

  任何杂散光的乱入,均会影响观测,所以观测站没有一盏路灯。路况难行,仅靠手机微光爬上爬下,护栏外,就是10层楼高的望远镜断崖。对恐高的闫宏亮来说,黑夜反倒成了一种“福利”,看不见,心也就不慌了。

  冬夜再漫长 观星尤嫌短

  那一小片让闫宏亮提心吊胆的云,1小时后终于飘远。他决定,一刻不停,立即去开启圆顶,同时选定新天区,双管齐下节约时间。

  冬天的夜原本就漫长,通宵工作往往会显得更加难熬,但闫宏亮却嫌短,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

  深夜一两点 观星人的“星夜大餐”

  常年熬夜工作,作息早已全部打乱。白天必须多补觉,夜里踩着时针观星,闫宏亮说,在工位上伸一伸腰背,甚至出去洗个碗,已经是大额运动量。至今,他参与观星已10年。

  经年累月地通宵观星,下午5点一顿饭,夜里一两点吃第二顿,一天两餐,已成为他们迫不得已的生活习惯。长期饮食不规律,观星10年的管旭东,体重从当初的150斤降到了110斤,现在深夜里他只喝些小米粥当主食。

  93年出生的向铭,通常过了零点,趁着设备正常运转,断断续续地完成大家的“观星餐”。

  送颗星星给妈妈 同过新年以解思念

  大年夜无法回家团员,是闫宏亮这个春节的一个遗憾。千里之外,他决定送给母亲一份独特的新年礼物,就是此前他发现的一颗富含锂的恒星,闫宏亮称它为宇宙最大的充电宝,以解思念。

  视频通话里,闫宏亮母亲说得最多的,是心疼儿子想念儿子,更安慰儿子,把星星看好,趁着年轻,不负韶华,无愧专业。

  原定6点半太阳升起那一刻结束观测,一宿没合眼,因大风骤起提前一个小时结束工作,闫宏亮反倒觉得太可惜。

  愿观繁星更多时 看清银河又几重

  观星人躲避阳光只追星光,伴着佛晓微光,闫宏亮回到白天里的“黑夜”,在梦中,等待下一个观星夜的到来。

  闫宏亮说,他们每晚可观测恒星3万颗,每张图片上一根根白线就是星光成像,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观星成果。正是凭借这些海量的数据,我国科学家才发现了最大的恒星级黑洞、浑身尽是黄金的流浪恒星等独特天体。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星口”普查,已将银河系的直径拓展了一倍,刷新了人们对银河系的认知。

编辑:赵延灵 责任编辑:刘慧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观星人:因为热爱 持之以恒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