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岭:开辟微血管病变防治新局面

行业先锋 来源:央视网 2020-1-15 第1152期 A-A+

央视网消息(记者 董淑云):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领衔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悉,该奖系2019年度医学领域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吴以岭有着医生、院士、企业家等多重身份。提及这些名头,他淡然一笑说,“我就是一个大夫。”

1

吴以岭(受访者供图

出身中医世家,40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

吴家几代行医,吴以岭的父亲当时在河北故城老家一代很有名气,家中积累了大量中医学典籍,耳濡目染,吴以岭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几乎看了个遍。

1977年,吴以岭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当时的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第二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班主任看他基本功扎实便鼓励他报考,凭着多年的积累,吴以岭只用3个月的时间就补完了大学5年的课程。1979年,他被录取为南京中医学院心血管与糖尿病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

在吴以岭攻读研究生这三年,他开始接触到络脉、络病的课题。毕业后,他回到河北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并在这期间开始探索不同路径治疗心血管病,也创新研发出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处方。

1

吴以岭(左)出诊 资料图

“中医药流传了几千年,博大精深,只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吴以岭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医者,有责任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全新认识微血管病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大约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微血管病变被认为是上述疾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但因其机制不清、疗效不定等原因,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始终未有突破性进展。

而吴以岭及其团队,正是围绕微血管病变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结合心、脑、糖这些重大疾病,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

1

吴以岭团队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受访者供图)

自2005年起,吴以岭带领科研团队依托两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联合10余家国内高等院校,历时10余年,首次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

“脉络学说中的‘脉’,中医叫血脉,实际上跟西医的血管在解剖学上是一个东西,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吴以岭说到。科研团队在十几年间进行了大量实验,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对微血管病变有了全新的认识。

“微血管包括微循环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它们不仅在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这些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目前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我们从中医、学术理论、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研究团队采取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循证医学,并对3.3万多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变是一个包括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和启动因素,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就是治疗临床心脑血管病这些临床重大疾病的关键机制。

1

吴以岭(左)视频截图

吴以岭说,“围绕着这样一个创新理论,我们采用既往研究的三个通络治疗心血管的药物中成药”。临床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在保护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其中,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循证研究证实能够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疗效提高20%,在解决国际心血管界这一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然而,对于吴以岭来说,中西医融合发展、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去”,是他不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吴以岭憧憬着,“当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能够阐释清楚,当中医药能够被世界广泛认可,我们才对得起这国粹啊。”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