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路情有独钟,他见证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创新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20-1-13 第1150期 A-A+

央视网消息:提起“中国速度”必然会让人想到中国高速铁路。现在,我国拥有现代化的铁路网和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这些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串起了祖国的东西南北。

中国高铁的安全平稳、便利快捷早已深入人心。这背后是一代代铁路人的奉献与坚守,其中就有一位老人的参与和见证,他是我国电力机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铁路大提速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

1

傅志寰(左 视频截图)

时速200km带来的启发 

傅志寰出身于辽宁海城的一个铁路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高中毕业之后,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是铁路,他在苏联学习的也是铁路,毕业后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傅志寰到德国进修,德国铁路200km/h的客车让他感到吃惊。“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他把这个问号一直从德国带到国内。当时,在德国同一条铁路线,白天跑客车晚上跑火车。据傅志寰回忆,当时,广州到深圳跟香港连起来运量不是很大,他通过调研和上报向相关领导建议按照德国人的办法,白天跑客车把速度提起来,晚上跑货车。

最后,领导采用了他的意见,在广州铁路局、铁道科学研究院和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1994年,提速改造后的广深线通车,从原先的时速100km提速到了160km,开创了中国铁路提速的先河。为了这条线路,相继开发了东风4D、东风11等内燃机车和高档客车以及电动车组,不但满足了广深线的需求,还为后来的高速列车研制打下基础。

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在广深线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95年开始在繁忙干线上的提速试验相继开展。1996年沪宁线、京秦线接连提速成功,上海到南京从原来4小时缩短至2小时48分。从1997年4月1日起,傅志寰参与和主持了四次大面积提速。

1

为了提速,铁路人对老旧路基、桥梁进行改造,开发无缝线路和可动心道岔技术;研制时速160km至200km的大功率客运机车、新型客车和十多种动车组;开发红外线安全装置、新型信号系统和机车监控设备,以确保列车安全。

但傅志寰并没有满足于铁路的提速,他知道,想要追赶国际前沿并真正解决我国铁路中的问题必须要建造高速铁路。

曾经,秦皇岛至沈阳间铁路既有线运输能力高度紧张,急需另外建设一条大能力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于1999年开工,2003年建成,线路全长405千米,建设时速200千米,预留时速250千米,还设置了长66.8千米,时速300千米的综合试验段。作为中国自主研究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客运专线,它的建成带动了中国铁路综合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启动了中国铁路客运高速化的进程。

为了配合秦沈客运专线的建设,傅志寰等人组织铁路系统有关企业和研究院所自主研发了中华之星和先锋号高速列车。先锋号动车组时速达到292km,中华之星时速达321km,创造了当时速度最高纪录。中华之星、先锋号和秦沈客运专线,为我国后来建设300-350千米时速高速铁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无所有逼出了自主创新能力

1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系统百废待兴。1961年,傅志寰被分配到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那时我国正在试制韶山1型电力机车。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饭也吃不饱,工作上还要面对苏联专家撤走后留下的一堆技术难题,压力很大。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傅志寰这批年轻人不相信离开外国人就一事无成。大家发愤图强,夜以继日地开展研究试验,他和许多同事都认为与其继续沿着苏联设计思路走,不如自己另辟蹊径。他们研制了新的整流器,取代了原来的引燃管整流器,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1968年韶山1型机车终于过了技术关,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的主型车。除了韶山1型机车,傅志寰在株洲研究所期间还参加和主持设计试制了韶山2型至韶山4型电力机车和我国第一列电动车组。1984年傅志寰调入铁道部后,他牵头组织技术攻关研制了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货车等二十余种新产品,形成国产品牌系列,满足了货运重载、客车提速的需要。

在铁路安全稳定并大面积提速成功后,2000年-2003年,他组织青藏铁路早期建设工作,为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距离最长的高原铁路做出努力。通过新线建设和铁路提速以及管理改革,2003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完成工作量为世界第二,运输效率达世界第一。

对铁路情有独钟

1

谈起自己和铁路的渊源,傅志寰曾在一次采访中深情地说:“我对铁路情有独钟。”

他一方面投身于自主创新的国产机车技术,一方面心系铁路改革和发展。从大提速秦沈客运专线,到后来的高铁建设高潮,直至复兴号拥有全完自主知识产权,傅志寰见证了中国铁路自主创新一路披荆斩棘,中国标准逐渐走向世界。

80岁前后,傅志寰仍然关心着铁路前沿,不断对我国铁路发展提出建议,还经常到运输成产一线学习最新技术和知识,像学生一样虚心。

在铁路工作了一辈子,火车、车轮已经深入傅志寰的血液,在他的心中扎了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傅志寰这一代铁路人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中经历的故事、创造的前路和他们留在路上的足迹。(文/杨书杰)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