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雷嘉)7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职业院校、高校各自的《教材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出版选用;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此次出台的四个教材管理办法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其中,《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与2001年印发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暂行办法》相比有四方面新举措。
一是加强国家统筹,规定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选用的教材必须是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版本,擅自更改内容的教材不得选用。教材使用应严格遵照选用结果,不得以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等替代国家课程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选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外不得选用境外教材。
二是加强全过程管理,对教材的编写修订、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激励保障、检查监督等各个环节都作出规定。
三是提高教材编写门槛,明确中小学教材实行单位编写制,从政治、专业、品德等对主编和编写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四是加强审核把关,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统编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审核,其他国家课程教材由国家教材委专委会审核。
按照《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到2022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
其中,基础教育教材的重点是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高等教育教材重点是学术理论创新,打造精品,凸显中国特色。未来高等教育将打造一批反映世界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教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空间安全、环境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集中力量编写一批新教材,同时有组织地引进或翻译出版一批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境外优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