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
央视网消息:苏玉琴总是化着淡妆,会将头发仔仔细细地扎起来,很难让人把她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性鼻喉癌、股骨头坏死等等这些名词联系在一起。身边的人说起苏玉琴,讲到的可能不会是“疾病”和“伤痛”,更多却是超过215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以及15支志愿服务分队的故事……
苏玉琴今年62岁,1980年被诊断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随后又相继被查出转移性鼻喉癌、股骨头坏死等病症……那时她才23岁,医生认为她只剩下一年的生命。苏玉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三天,经历过惶恐、崩溃、绝望后,她想通了:“既然无法回避,就勇敢面对,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阳光。”
苏玉琴(右)视频截图
1983年病情基本稳定后,苏玉琴开始在医院做义工,每周四给肿瘤患者做心理疏导,陪护危重病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一次住院化疗期间,苏玉琴与维吾尔族小女孩古丽同病房,6岁的古丽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来自新疆南部英吉沙县的农村。在交谈中苏玉琴得知,古丽家为了给她治病已经负债累累。
看着小古丽和她妈妈陷入困境,苏玉琴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家庭遇到困难时曾经被一位叔叔帮助过。她默默承担起小女孩和她母亲一日三餐的费用,3个月后小古丽出院的时候,她又拿出200元给母女俩当路费。苏玉琴的家庭也并不富裕,但她说:“我比她们总要好一些,真是看不得这对母女俩难过的样子。”在苏玉琴的感染下,医护人员和病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小古丽一家捐款2000多元。小古丽出院时,扑到了苏玉琴的怀里说:“你也是我的妈妈。妈妈,我爱你。”
苏玉琴(右)来到孤儿寄养户家中,与孩子交流。 (来源:经济日报 何龙摄)
“我整天在观察和思考,看哪个需要帮助,我又能帮些什么。”苏玉琴说,同样的痛苦经历让她更能够理解癌症患者们的心情。
病友柯雨辛因患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仅靠着父母微薄的收入维持治疗和生活。在与这位姑娘相识后,苏玉琴心里总是放不下她,经常资助她们一家,还多次组织捐款,帮她解决了7300多元的治疗费用。柯雨辛在乌鲁木齐住院期间,苏玉琴还常带着自己做的可口饭菜,从昌吉赶过去看她。也许与数额庞大的治疗费用相比,苏玉琴的帮助只是绵绵细雨,却从微小之处温暖着病友们的心。
一次次的捐款、帮扶,让苏玉琴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但参加公益活动时间越长,帮助的人越多,苏玉琴越感到自己的力量渺小。
2006年她创办了昌吉红十字抗癌乐园。2013年,她又组建了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目前苏玉琴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已经多达十几支,吸引了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0个民族的众多志愿者参与。
苏玉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手术20多次,病魔一次次找上她,却始终没有将她击倒,反而让她更加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她常说:“虽然病是自己得的,很痛,但是当我觉得我帮了一个人,感觉到他也把微笑带给别人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快乐。”
在昌吉市农科社区的一间房屋,各类奖状几乎贴满一整面墙,这里就是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苏玉琴的志愿服务工作站从最初的8个人已经壮大到如今的1000多个人,并发展出为老服务、爱心妈妈、临终关怀、心理疏导、健康饮食指导等15支志愿服务分队。
苏玉琴给受助老人组织生日会 视频截图
苏玉琴早上出门,自己都不知道几点才能回家。“妈妈”、“女儿”、“姐姐”、“病友”……每天,她总在这几个身份间转换。和苏玉琴一起工作的其他志愿者们也一样,在工作之余,大多“忙得没空闲”。医院、孤儿院、居民社区,都留下了志愿服务者的身影。
从事志愿服务30年,苏玉琴的累计服务时长逾21500小时,超出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终身志愿者志愿服务3000小时的基本条件7倍之多。2019年12月,苏玉琴的故事被全国妇联评选为第二届新时代“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
苏玉琴说:“从某种角度说,我有过不止一次生命。”面对疾病需要偌大的勇气和不凡的毅力,她希望传递给病友们的,就是这一份力量。(文/王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