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守护解放西蹿红 暖心警民故事怎样炼成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12月30日 07:49
央视网 | 2019年12月30日 07:4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12月29日,《守护解放西》节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部系列影片,不仅年轻网友爱看,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传播领域专家学者也都好评如潮。影片如何创制?拍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研讨会上,主创团队就解答了相关问题。“立项从政治出发,运作从市场出发。” 《守护解放西》用一种颠覆创新做靓了新时代的警务宣传,全景记录了更暖心的警察故事。展现了地方公安守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辛勤付出与无悔担当,展示了公安队伍良好形象。

  策划定位 突出新、真、暖

  2019年2月,长沙市公安局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电视政法频道开始酝酿策划,计划共同推出一档纪实类警务节目。双方通过前期三个多月的不断讨论和深化创意,就节目形式、核心内容、制作方式、播出平台等事宜达成了一致。

  一是节目形式定位突出“新”,开启国内先河。不同于以往“高大上”的警务宣传,节目在构思之初就定位于以“小切口”展现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人民警察形象。节目呈现形式在传统新闻纪录片基础上大胆突破,融入大量综艺元素,开国内之先河。

  二是拍摄内容定位突出“真”,采用实景记录。节目将主要拍摄地确定为网红城市长沙最有名的打卡地——解放西路,这里商铺云集、娱乐场所林立,日夜人潮涌动,是长沙乃至全湖南最繁华的地带。节目展现守护这里的长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不请演员、不设剧本、不写台词、不搞彩排,完全实景拍摄,在海量素材基础上精心选取内容,再进行后期编辑。在核心内容选择上,不追求惊心动魄的警匪对峙,而是聚焦于一幕幕走心温情的纠纷调解;不追求情节曲折的大案侦缉,而是定格在一次次家长里短的平凡处警。

  三是思想内核定位突出“暖”,触动心灵深处。节目在思想内核上突出“以真实故事刻画人间冷暖,以纪实手段解读人生百态,以共情效应传递人文关怀”。所刻画的公安民警形象,不是严肃刻板、一丝不苟的执法机器,而是有血有肉、讲理说情的平安守护者,让一个个有担当、有理性、更有人情味的人民警察形象跃然网络,为观众特别是年轻网友所欣然接受。

  素材达3万多小时 公安在职民辅警本色出镜

  经过前期三个多月的紧张策划筹备,2019年5月9日,《守护解放西》在坡子街派出所举行开机仪式,正式启动节目摄制工作。

  主创团队在坡子街派出所设立工作室,精心挑选有丰富政法警务节目从业经验的骨干力量担任制片人和总导演,组建40余人的摄制团队入驻派出所,24小时轮流随警拍摄,并在全所安装35路固定机位监控、OSMO、无人机和执法记录仪等机动拍摄,共计拍摄处警776趟次,采集视频素材总时长达33700多个小时,力求多角度、全方位还原最真实的派出所警事,并在剪辑时大胆借鉴国际优秀警务节目的叙事表达、特效包装,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长沙市公安局政治部全程参与节目策划导演和节目审片,同时整合全局警务资源为拍摄工作服务——天心公安分局坡子街派出所全警参加拍摄,根据实战要求和节目需要抽调全市公安机关刑警、治安警、特警、巡警、交警、水警、缉毒警等多个警种警力参与,参加摄制民辅警人数达到300余人、警车30余台、警用装备器械2100余件,节目中所有民辅警均系长沙公安在职民辅警本色出镜。

  蹿红霸屏“现象级”佳作 派出所成网红打卡地

  节目9月14日播出后迅速蹿红,收获了网上网下特别是年轻网友的好评点赞,成为一档霸屏刷屏、全网追剧、好评如潮的“现象级”佳作。

  一是热播如火,节目收视一路飙红。该片目前在B站总播放量超过3700万次,弹幕评论60.5万余条,79.4万余人追剧,站内评分9.8分,雄踞B站纪录片频道第一。在被网友誉为口碑风向标的豆瓣,节目也是好评不断,从最初8.3分的高开分一路增长至8.6分,位居国内口碑综艺榜第3名。

  二是好评如潮,社会各界一致点赞。开播以来,节目相关信息内容被全国逾百家媒体平台转发,相关短视频内容在微博、抖音、快手、腾讯等视频网站上涌现,微博话题#守护解放西#阅读量和抖音短视频播放量双双破千万。节目获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光明网、新浪、腾讯、广电独家等主流媒体、党政机构官微、行业及娱乐自媒体大V自发评论推荐,多篇推文迅速收获了10万+的阅读量。如“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推介此节目时称“用‘不正经’的方式记录公安工作的日常,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大众喜欢”,中国青年网评论“真实全面地展现警服背后的个人形象和新时代的警察形象”;光明网评论“守护解放西通过更为年轻态的制作理念、手法和情怀,让观众对警察职业有了新的理解,并产生共鸣。”

  三是典型如旗,正向激励一呼百应。不仅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守护解放西》在警营内部同样引起了热烈讨论,并产生了良好的正面示范效应。通过原生态记录民警处警办案,让参与拍摄的民警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倒逼执法规范,增强了执法公信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随着节目的热播,坡子街派出所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数波网友到派出所门口拍照打卡,节目塑造的几位“网红”民辅警,也更加为辖区群众所熟悉所认可,他们在执勤处警时也赢得了群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节目还让民警家属对基层民警工作的繁忙辛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更加了解和支持其亲人从事的公安工作,也进一步增强了民辅警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如今,这种正向激励作用越来越显著,且正由坡子街派出所向长沙公安全警辐射。

  深度挖掘颠覆性重塑 非主流表达主流价值观

  作为公安宣传的重要分支,警务题材影视作品近年来层出不穷,作为一档无流量明星、原生态记录民警工作日常的纪录片,《守护解放西》却得以突破重围,收获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也为如何讲好新时代的警察故事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对警务题材的深度挖掘颠覆性重塑了新时代人民警察形象。从凌晨四点帮助八旬老人开锁到坚持5个小时劝阻欲自杀的年轻小伙,从调解小夫妻情感纠纷到帮助焰火晚会走失小孩找家长,从民警为过生日同事送来的一碗“长寿面”到民警值班三天没回家与妻子的视频通话……贴近生活的一个个案(事)件,具有烟火气息的一幕幕场景,真实还原了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让观众既直观感受到民警不打烊的日夜守护,也让大家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真心英雄。节目塑造的公安民警形象,不仅仅是有着强烈责任心和过硬业务能力的正义化身,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身边普通人。正是这些,刷新了公众对警察的认知,拉近了网民与公安的距离,让人民警察所代表的公平正义有了真实的落地感,也成为节目的圈粉利器。

  分众化传播的精准定位用非主流表达传递了主流的价值观。做一档年轻人喜欢的有意义的节目,是《守护解放西》节目创制的初衷。节目摈弃了传统警务题材热血、英勇、硬质的主流表达方式,而是选择用真实的镜头、网感的语言、搞笑的情节、“二次元”的包装、综艺化的剪辑来俘获年轻网友的心,“接地气”“近距离”“真实感”“正能量”成为大家对节目的普遍评价和认知。首播平台受众群体和节目年轻化表达方式、受众定位吻合一致,弹幕开放互动的特质,让公众公开讨论执法行为,也表达出公安机关直面大众、文明执法、透明执法的理念。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解码守护解放西蹿红 暖心警民故事怎样炼成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