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与村落融为一体。(何川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近日,“生态文明@湿地”记者团一行走进贵州省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邢江河畔的浪塘村,白墙青瓦,稻田交错,鸟鸣清脆……公园湿地内水质在近年来的持续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附近村民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湿地内风景优美,被称为“山里江南。(何川 摄)
贵州省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北部,面积486.6公顷,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湿地、人工湿地,涉及旧州镇、刘官乡、黄腊乡三个乡镇。穿过整个湿地的邢江河是安顺人民的母亲河,村民的生产生活与湿地生态系统一直密不可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是湿地保护的重大难题。
工作人员介绍,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云贵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区,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湿地还是贵阳市主要水源红枫湖、百花湖上游,水质优良与否直接关系贵阳几百万人饮用水安全。因此,有关部门从点到面施行了全面保护的措施。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护好邢江河。河长主要监督河段内围滩造田、非法回填保护区内已拆迁宅基地、非法捕鱼捕捞等破坏湿地河流等违规违法行为。
邢江河水质为二类,村民放心地用河水淘洗蔬菜。(何川 摄)
浪塘村村委会主任陈平荣是邢江河的河长之一,陈平荣说:“近年来,我们村转变很大。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种田的人少了,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流转土地,发展有机稻田、生态农业,有机稻米价格远高于一般稻米,因此村民都很支持。另外,村里还发展原生态农家乐,村民环保观念有很大提高。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上门,村民家里基本都不再养猪和家禽了,生活污水排放更少,湿地的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好了。目前全村‘门前三包’责任制履行到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实现了集中处理。
湿地内设有污水处理站,确保水质持续改善。(何川 摄)
村民自发保护湿地环境,湿地也给予村民慷慨回馈。“山里江南,生态邢江”如今已是一张亮丽名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居民收入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了,浪塘村村民和湿地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