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东川27日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1至11月,人民法院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18266件,受理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数量也有大幅增长。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当日发布一份司法解释,旨在确保审判领域公正高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该法,确立了中国新型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了统一规定。
“根据外商投资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罗东川说,这从立法层面确立了新时代外资管理的新体制。
罗东川说,此次制定的司法解释充分贯彻中共中央扩大开放、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形成的投资合同,当事人以合同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登记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或者未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即便是外国投资者投资负面清单规定限制投资的领域,只要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前,当事人采取了必要的补正措施,投资合同仍然可以认定有效。第三,即便在投资合同签订时未符合负面清单的要求,但在生效裁判作出前,负面清单调整放宽了限制性要求的,投资合同也可以认定有效。
罗东川解释,从既往的审判实践看,外商投资领域产生的纠纷中合同类纠纷较为突出,因此,此次司法解释重点聚焦在合同争议的解决,特别是合同效力的确定问题。
记者了解到,人民法院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在内地、台湾地区投资者在大陆投资产生的相关纠纷案件,可以参照适用本解释。该司法解释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