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师傅”谢幕,还有谁能扛起华语功夫片的大旗?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雪言

核心提示:十年传奇,最后一战。甄子丹透露,《叶问4》是他的最后一部功夫片。37年从影,78部电影,缘起武打,终于《叶问》。57岁的他,似乎打不动了。岁月不待人,成龙年纪已大,李连杰渐渐佛系,“叶师傅”谢幕了,吴京转型了……今天,正好借《叶问4:完结篇》来观察中国功夫片的流变和未来。

十年传奇,最后一战。甄子丹透露,《叶问4》是他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37年从影,78部电影,缘起武打,终于《叶问》。57岁的他,似乎打不动了。十年间,“咏春,叶问”,“我要打十个”……让无数华人热血沸腾。从佛山、香港到旧金山,《叶问》系列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场咏春PK空手道、洪拳、拳击、太极、自由搏击的激烈打戏。

然而不少功夫迷叹息,这可能是功夫片的最后盛宴。岁月不待人,成龙年纪已大,李连杰渐渐佛系,“叶师傅”谢幕了,吴京转型了……

今天,正好借《叶问4:完结篇》来观察中国功夫片的流变和未来。

武强、文弱

正如功夫要比个高低,甄子丹和《叶问》,要在对比中,才能找到历史坐标。

上世纪下半叶,中国迎来了功夫电影的黄金期,这也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李小龙在西方武打话语中诠释中国武术,在《猛龙过江》《精武门》等影片中用“真实的打”展示东方的力量、灵巧和速度之美,震惊并且改写了美国动作片的历史。

成龙在李小龙的光环背后,独辟蹊径,在《蛇形刁手》《醉拳》中,以“喜剧的打”的形式塑造了平民喜闻乐见的武打形式。

李连杰则从《少林寺》到《英雄》再到《霍元甲》中,将“侠”“仁”“德”等文化内涵融入武打中,以有“文化的打”开阔了功夫片的更高境界。

甄子丹的演员生涯,贯穿中国功夫电影近半个世纪的辉煌。他出道时,成龙和李连杰正如日中天,黄飞鸿、方世玉、张三丰、陈真、霍元甲等角色几乎被李连杰一人承包。在《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中,甄子丹是给李连杰当反派配角,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叶问1》开拍前,导演叶伟信对甄子丹说:“你需要一个角色,别人说起来就会想到甄子丹。”

综观叶问系列,甄子丹复活了咏春这一传统武术,将之塑造成金字招牌。

2008年《叶问1》中,武痴林被日本三浦打死,叶问先是一个打十个,后以咏春战胜三蒲的空手道。

2010年《叶问2》中,洪镇南被英国拳王“龙卷风”打死,后叶问击倒拳王。

2016年《叶问3》,叶问和世界拳王泰森格斗,与张天志切磋咏春正宗。

今年,《叶问4》中,中华商会会长万宗华差点被美国军官打死,叶问打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几场对决,是功夫的盛宴,也彻底点燃了民族情绪。

甄子丹再造了叶问,《叶问》成就了甄子丹,影迷习惯地称他为“叶师傅”,或“咏春,叶问”。

《叶问》之后,甄子丹的名气和身价大涨,紧接着在《锦衣卫》《关云长》等片中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武打角色,填补了成龙、李连杰老去后的空白,成为当今的武打一哥。

然而,正如同“中国功夫”“民族气节”“乱世儿女”构造了《叶问》的基本剧情,这些元素和情节设计,也深深地困住了“叶师傅”。武戏的精彩,难掩剧情的单一和文戏的薄弱,四部《叶问》其实是对同一题材的反复攫取,套路痕迹重,并经历了十年的跨度,创新上的偷懒,很难不令人审美疲劳。

尽管《叶问3》试图讲述事业和夫人之间的取舍,引发功夫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叶问4》更是融入父子之情,以及李小龙的一段打戏,但存在割裂痕迹。

聊以自慰的是,作为一部难得的打戏,《叶问4》自上周五首映以来,已经连续多日夺得单日票房榜冠军。

功夫,“没落”

成龙曾感慨“真正的动作片终将消失。”李连杰也说,《霍元甲》是他最后一部功夫片。现在,轮到“叶师傅”谢幕了。

有人怀念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那一代演员,依靠童子功一招一式、用真打实斗和敬业精神来赢得观众;有人指出现在拍的动作、仙侠片,尽是借助外部的手法,靠剪辑、拉威亚就能有华丽的动作,流量明星靠颜值和包装、没有功夫也一样把人打得人仰马翻。

功夫片,后继无人?

功夫片的没落,与其说是一种困境,不如说是大环境变了。

吴京,和李连杰一样,都是武术冠军出道,但充当了配角多年。彷徨了多年以后,吴京在战狼中重获新生,在《流浪地球》中寻找人类生命的意义。吴京总结道,“如果没人能帮你打造这样的时代,那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个,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其实,甄子丹如果不是叶问,吴京如果不是战狼,都无法摆脱“很能打”的角色。正是通过叶问或战狼形象的塑造,拯救了自己,也突破了功夫片天花板。

放眼世界,全球电影动作片,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中国功夫,打得漂亮不再是中国电影的唯一优势了。

而且,同样具有观赏性的他国近身格斗的招式也流行起来。2003年,一部泰国电影《拳霸》惊艳世人,让人知道了泰拳的刚猛凌厉,影片中几乎没有使用替身、威亚和特技,主演托尼贾还成为了李连杰的泰拳教师。

功夫与高科技的结合,进一步打开了功夫电影的新视野和空间。例如美国电影《黑客帝国》、《古墓丽影》、《功夫熊猫》、《复仇者联盟》等都不同程度融入了中国功夫元素,在悬疑、科幻、动漫中,赋予功夫新的生命。“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说,他也是叶问的粉丝,他已经练习咏春拳10年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功夫片的困境不小。同时,国内外的探索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创新、创新

华语功夫片热潮还能维持多久?

被誉为 “功夫第一武指”的袁和平,曾这样答道:“很久!以后的功夫片更需要靠脑子。动作个个都会,很多人会打各种各样的武术,打得很漂亮,但是他设计动作一定要靠脑。” 

纵观中国功夫电影百年历程,诞生于“武”,兴盛于“侠”,沉沦于“打”。故事与动作从来不是割裂开来的两张皮,否则,功夫电影就沦为打打闹闹两个小时的闹剧,对所谓江湖、武侠、武林的解释,就流于浅薄。

在功夫片的演变历史中,我们至少关注到这两点:第一,表演创新,或称之为内容创新。

例如成龙的影片,他说:“当人家全部拍动作片的时候,我就拍《警察故事》,当所有人拍警察故事的时候,我就去拍《醉拳2》。你永远跟人家不同,那在市场上你就会变成领头人。记住千万不要跟风。”于是,《蛇形刁手》、《醉拳》、《A计划》为代表功夫喜剧,让成龙一举成名。

第二,技术革新,或称之为形式创新。“武侠奇才”徐克导演或者监制的电影经常引领香港电影的发展走向。他拍《蜀山》引进了《星球大战》的特技专家和火药爆炸技术;在监制《倩女幽魂》时,融合魔幻、鬼怪和奇情等商业元素;在监制《黄飞鸿》时,对吊威亚、特技、剪辑娴熟使用。这些应用,都为后来的武侠片或功夫片广泛使用。

而《叶问》电影,何尝不是通过“咏春”这一特殊的木桩练习方式、格斗模式,以及对力和美的全新演绎,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不过,如果认为功夫仅仅是拳脚上见高低,或者是民族复仇的快感,而不去挖掘功夫内在的人文内涵,引入新的商业元素而不去满足市场审美的变化,那么,“纯动作片”可能真的会消失。

面对可能存在的“断档”危机,面对无限可能的创新余地,今后,谁又将在华语功夫片中再次霸气地说出“我要打十个”呢?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