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宪法结缘,他用中国方案挖掘本土宪法命题

行业先锋 来源:央视网 A-A+

央视网消息:“我决定辅修法学的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杜同学边说边拿出了一本红色封面的宪法,“韩大元老师的宪法课让我对宪法背后的立法精神、立法原则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要知道以前我对宪法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它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这样的概念背诵上,现在却觉得宪法研究非常有意思。”

三十多年前的韩大元也是被这样一堂宪法课点燃了学习宪法的激情。他还记得张光博教授在宪法课上说过:“宪法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它承载着人权、自由、平等、和平。”循着兴趣的指引,韩大元与宪法的缘分开始了。 

用中国方案挖掘本土的宪法命题

在留学期间,韩大元发现各国宪法的价值存在共性,但实现它们的形式却是多样化的。他开始意识到,宪法研究在关注西方宪法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要研究他们的宪法路径是如何构建的。韩大元为此收集了120多个国家的宪法文本,他说从这些小小的文本中望过去,可以看到一个个国家的制度大厦。而在望见别国制度大厦的同时,他也意识到中国的宪法研究应该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用中国方案挖掘本土的宪法命题。

韩大元开始寻找中国的宪法基因。

第一部宪法往往是一个国家宪法发展的起点,是研究宪法制度的历史原点,要正确认识中国当代的宪法制度和理论,必然要立足历史,追溯原点。韩大元从1954年宪法的史料中找到了新中国制宪的起点——1953年起草的宪法草案第一稿。

立足历史,韩大元开始致力于用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所长,他投身基本法的研究与实践,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法律落实作出了贡献。

韩大元说:“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记载了人民争取自由、独立、民主的历史,承载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维护着国家核心利益与社会共识。”从2009年起,韩大元每年都要编写一本《中国宪法事例研究》。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宪法学者围绕本土问题展开研究,大大推进了宪法学的中国化进程。

“宪法是历史、民主和人生的教科书”

专注于宪法研究的同时,韩大元还致力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宪法意识。1987年研究生毕业时,韩大元选择留校任教,从那以后,三尺讲台就是他传播宪法人文精神最直接的阵地。无数个和杜同学相似的学生走入韩大元的宪法课堂,在韩大元生动的讲解中,他们心中对宪法原本机械教条的认知渐渐熔铸成了真实的、有灵魂的思考和精神。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新闻实验班的李同学眼中,“宪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权,宪法研究者要为人权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努力”已经成了全班同学的共识。

2014年,韩大元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说道:“宪法是历史的教科书、是民主的教科书,也是生活和人生的教科书。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宪法规定,出生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就是中国公民,你一出生就和宪法打交道,宪法伴随你一生。”

2018年,教育部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他尝试沟通宪法与国民教育的又一成果。他还推动了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推动拍摄了迄今最系统的宪法文献纪录片,参与了大量宪法教育宣传的工作。在他心中,宪法意识不可能从纸上得来,必须依靠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努力。

走向国际舞台 讲述中国宪法故事

与宪法结缘的三十多年里,韩大元在努力不懈地追寻着中国宪法真谛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国际。韩大元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的宪法故事。

近年来,韩大元以“中国宪法与中国的人权保障”为主题,先后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发表演讲。作为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还积极参加“中美人权对话”等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中国学者的观点。2018年,在第十届世界宪法学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会委员。

他将中国学者推上了国际宪法研究的舞台,持续不断地为国际宪法研究和全球治理输送着中国宪法学人的观点和智慧,这既是对中国伟大成就的宣传,也是在为全球治理贡献一份中国智慧。(文/王汝希 于晓丹 弟辰晨)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