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宪法是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说
医学可以解除人身体的疾苦
那法学则能够医治社会的病
有这样一个人
用三十二年时间
不懈追求共和国宪法的真谛
为中国法治建设无私奉献
他是2019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
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韩大元
自1987年留校任教,韩大元已在宪法学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奉献了三十二载岁月,中国宪法的真谛是他不懈追求的学术主题。
他倾心于宪法研究,致力于法学人才培养,在公共服务与国际交往中贡献着中国宪法学人的智慧。
扎根中国大地
深挖本土的宪法命题
宪法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中国宪法是人民为了解决中国问题而选择的中国方案。
秉持这样的理念,韩大元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深挖本土的宪法命题。他主张:“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记载了人民争取自由、独立、民主的历史,承载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维护着国家核心利益与社会共识。”
韩大元致力于融合历史、文本与实践的体系性研究。
他十余年潜心收集资料撰写的《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一书全面展现了新中国宪法的诞生过程;他组织编写的《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被翻译成英文、韩国语出版;2008年他倡议设立五四宪法纪念馆,2016年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杭州成立,他捐出的珍贵历史文献成为重要馆藏,三年来,该馆接待近30万人次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从宪法史中获取养分的同时,他亦倡导“认真对待宪法文本”的宪法解释学进路,对宪法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展开讨论。
他与同仁发起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研讨会已召开十五届,极大促进了宪法学的专业化;他关注本国实践,主编的《中国宪法事例研究》已连续出版八卷。在他的倡议与引领下,一大批宪法学者围绕本土问题展开研究,推进了宪法学的中国化进程。
立足三尺讲坛
传播宪法的人文精神
从教以来,韩大元潜心于教学与人才培养,坚持给本科生开课,还培养了博士、硕士一百余人,有的学生已成为学界的中坚力量。他由此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称号。
在他任人大法学院院长期间,除致力打造多元培养方案,更倡导学生投身法律援助、临终关怀等志愿服务。他在《法学教育的人文精神》中指出:对法学教育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与目标。
2018年,教育部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他尝试沟通宪法与国民教育的又一成果。
他还推动了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推动拍摄了迄今最系统的宪法文献纪录片,参与了大量宪法教育宣传的工作。
在他心中,宪法意识并非可以纸上得来,必须依靠身体力行的持久努力。
投身公共服务
贡献专业理性与智慧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所长,韩大元遵循老师——被誉为“基本法四大护法”的许崇德教授的教诲,投身基本法研究与实践,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法律落实作出贡献。
他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宪制基础”的命题——这一观点为国新办《“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所采纳。
2018年,他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2019年6月以来,在香港发生的"修例风波"中,他旗帜鲜明地维护宪法与基本法权威。
在国新办组织的记者吹风会上,他主张“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全社会回到法治的轨道,守护法治,依法凝聚共识”,为止暴制乱、恢复法治秩序提供专业助力。
走向国际舞台
讲述中国宪法故事
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宪法故事,是对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宣传,也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一种方式。
韩大元关注非西方国家宪法发展,积极推动宪法学研究的国际化与多元化。
近年来,他先后就“中国宪法与中国的人权保障”等主题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发表演讲;基于他在国际学界的影响,挪威卑尔根大学与芬兰拉普兰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2017年,因在残障人权利研究领域的贡献,他被哈佛大学法学院授予“促进人类进步特别贡献奖”。
作为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他积极参加“中美人权对话”等国际会议,表达中国学者的观点。2018年,在第十届世界宪法学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会委员,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展现了中国学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