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鹏:用绣花功夫做好这件“小事儿”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9-11-26 第1131期 A-A+

1

刚察县“网红公厕”

央视网消息:找块儿空地挖一个大坑,在坑上铺两块木板,木板之间留上20厘米的空隙,再搭上个棚子就是厕所,如果条件好,木板兴许会被水泥板取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原,这样简陋的厕所随处可见。而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停留的片刻,却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每平方公里5座公共卫生间,随便走进一间公厕,都仿佛进到了敞亮的“客厅”——沙发、茶几、饮水机一应俱全,报纸、地图、旅行小册子整齐摆放在报刊架上,绿色盆栽和墙上的刚察人文景观摄影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悬挂在醒目位置的应急医疗箱更是让人心头一暖。

有不知情的人走进来扫了一眼,都以为自己走进了“人家的客厅”,随即转身离去。

11

潘海鹏接受记者采访(央视网记者 摄)

刚察县城镇管理局局长潘海鹏带领人们参观东油库公厕男卫生间时,他伸手在门板的最顶端摸了一溜儿,随后自信地把手一摊:“看看我手上有灰尘吗?”仔细观察,纤尘未染。

潘海鹏介绍:“卫生间里的饮水机容量也经过仔细考量,一次可以接40杯水,正好可以供一辆大巴的乘客饮用。”

东油库公共卫生间是从315国道进入刚察县城后的第二个卫生间,因为紧邻着一座加油站,经常有旅游大巴上的乘客来上厕所,于是这里就成了全县最大的卫生间。

刚察县的公厕除了男卫生间和女卫生间,还设有“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里有儿童专用坐便器、专用洗手盆和婴儿护理台,还有残障人士专用设施。母亲上卫生间时,可以将婴儿放在儿童安全座椅中,给婴儿换尿布可以在樱儿台上完成,另外,这里还设置了呼叫器,以便老人突然发病时可以及时求助。

面积不大的空间无处不体现着这座冬日小城的“大民生”,然而这么暖心的刚察公厕过去并不是这样。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整个刚察只有一座公厕。和很多县城一样,一些偏僻的角落就成了“厕所”,县城沙柳河镇的卫生状况堪忧。

到2012年,刚察县城的公共卫生间数量增加到了8座,但是公厕的卫生条件并没有改善。如厕的人走进厕所一看里面无处落脚、气味刺鼻,捂着鼻子就跑出来了。

1

公厕记录每天客流情况(央视网记者 摄)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厕所革命”的提出,刚察县加快公共卫生间建设也迎来了新机遇。

潘海鹏介绍,近6年,刚察县政府在原有8座公共厕所的基础上,新建和改造升级的22座免费厕所功能完善、环保美观。县城主要街道、景区景点公厕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公厕还会安排两名保洁人员全天候保洁,并明确了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流溢、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电明的“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的公厕卫生质量精细化管理标准。

“公共卫生间三分建,七分管,要拿出绣花功夫来管。”潘海鹏说。为了使公厕的管理有章可循,刚察城镇管理部门先后制定了公厕保洁工作流程、公厕管理大队管理和奖惩制度、公厕管理标准和工作职责等制度,建立了“一厕一档,一厕一案”管理体系,及时更新数据,对公厕使用情况和各类易耗品实行动态化管理。

每位如厕者走后,都要及时做保洁(资料图)

墙面瓷砖上有没有水、门板是否歪斜、设施是否完好、有没有乱贴的小广告、花盆里是否浇了水……这些都是潘海鹏和公厕管理大队关注的。

硬件设施完备配套,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的出行,而保洁人员的贴心服务,更让游客感受到了温暖。

今年5月的一天,一位腿部骨折的老奶奶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来上厕所。当时因为“第三卫生间”有人如厕,保洁员曹正琴就搀着老奶奶上完了厕所。老奶奶拉着她的手用青海话感谢说:“丫头,你就心疼(可爱)着跟我个家(自己)的姑娘一样。”

设施改善了,服务跟上了。每年4月到10月是刚察的旅游旺季,如今,“小”厕所不仅给当地群众和游客带来了“大”方便,还成了刚察县一张亮丽名片,那些来往游客在公厕留言板上的留言,便是刚察县公厕改革成效最好的证明。

 “最美公厕,名不虚传,难能可贵。”

 “我们是来自贵州的游客,风景美丽,厕所干净,像家里一样。”

“走了这么多地方,刚察的这个卫生间干净得让我惊艳,愿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让刚察这片草原和这里的卫生间如此般干净整洁——一个来此旅游的青年刘阳。”……

如今,在这座海北小城,小厕所正在实现着大民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整座城市的文明标高。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