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不礼貌吗?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11月22日 17:42
央视网 | 2019年11月22日 17:4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日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网络聊天中,仅26.5%的受访者经常使用“呵呵”“嗯”“哦”等词语或微笑、再见等表情,而31.5%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上述表情或词语是不礼貌或冷漠的,更有受访者表示“‘微笑’后来就成了冷漠的表达”。

  “微笑”咋就成了冷漠?

  在网络上关于“微笑”表情的讨论中,有网友疑惑“为什么‘微笑’表情一点也不友好?”在“微笑”表情中可以看到下半张脸的嘴角是明显扬起的,这同样符合我们对于日常笑容的印象,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个表情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进一步印象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的研究,如果希望通过模仿表情来体会愤怒的话,那么就需要“眉毛下沉并聚拢,确保眉头要向鼻子的方向下沉”,与此同时,还需要“试着睁大眼睛,使劲注视前方”,下半张脸则要“保持双唇紧闭,不要出现皱纹,但一定要紧张”。可以想见,在这样的表情中,上半张脸必然是紧张并向鼻子的方向下沉的。

(杜兴的研究对象 左为电流刺激,右为自然笑容)

  而在1862年法国神经学家杜兴·德·布伦的研究中,通过用电流刺激脸的不同部位得到的笑容照片,他发现:真心流露的喜悦所产生的面部表情是由颧骨主肌和眼部轮匝肌同时收缩形成的……眼睛周围的肌肉是不受控制的,只有真正的情绪才会使它发生变化。后来者的研究证实了杜兴的结论,很少有人能够自由收缩眼窝的肌肉。也就是说,当人露出真心的笑容时眼周的肌肉必然会随着嘴角的上扬而发生变化。

  再看回“微笑”表情不难发现,尽管表情中的下半张脸并不完全符合愤怒的表情,然而上半张脸却是与愤怒表情几乎一致,尤其在“微笑”表情中移去了眉毛和鼻子之后,上半张脸显得更为下沉,而睁大的双眼附近并没有肌肉变化的迹象,自然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心流露的笑容,而更像是……

  不用表情包可以吗?

  根据语言学者的研究,相较于现实中通过“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的交际,虚拟网络中的交际则是通过相对的“文字序列+网络表情符号”来完成。态势语言主要是指人的面部表情和身势动作,而网络表情符号——我们熟悉的表情包作为网络聊天中态势语言的替代品,大大节省了我们为了表达同样情感或态度去写小作文的时间,相比文字又更为直观,无疑是一种最为经济又最能表情达意、创设语境的方式。

  同时,表情包自身往往还自带“梗”属性,一个表情包有可能就是一个段子。聊天过程中双方共同使用表情包时便突破了聊天本身,更是对表情包背后文化价值的再利用,为双方营造出“共同体感”。

  早在2006年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就已经提到,网络语言中符号的使用率达到了55.07%,已经超过了汉字的使用率。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表情包的使用更是司空见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网络聊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用“微笑”=不礼貌吗?

  虽然“微笑”表情确实引申出了与其原意背道而驰的新意义,而放弃这一表情包又显得因噎废食,那是否意味着在日常语境下使用它就是不礼貌的呢?

  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同样有44%的受访者认为使用“微笑”表情是否意味着不礼貌要视情况而定,24.5%的受访者则不认为使用“微笑”表情有不礼貌的含义,同时有51.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一些网络社交礼仪会导致人们在网上聊天时小心翼翼,生怕被误解。由此可见,轻易将“微笑”表情与不礼貌画上等号是不恰当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频繁,表情包必然会日益丰富。而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这样的符号,逐渐形成社会范围内的社交规范,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因时而变。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微笑”=不礼貌吗?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