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扶贫是一个与国家共同成长的过程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9-11-07 第1119期 A-A+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康彦龙 张恪忞 )“一天下来,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2017年8月7日,刚走访完贫困户的张志强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扶贫日记上写下了一天的总结。

当时,张志强来到曲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满八个月。作为扶贫队伍中的“新人”,张志强在工作中丝毫不敢懈怠,他带领村干部一起走访了村里的贫困家庭,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

曲硐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是云南省最大的回族聚集村。全村共有7300多人,人均耕地却不足3分,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贫困村。2012年,复旦大学启动对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的定点扶贫工作。2016年12月,张志强作为学校派出的扶贫干部来到曲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困难村民脱贫。

从繁华的上海到贫困山村,从大学教师到“地道”的村干部。在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张志强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出色完成驻村工作,受到驻村群众的认可,2018年被云南省永平县评为“脱贫攻坚楷模”。

“扶贫工作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的喜怒哀乐。”直到今天,返回学校的张志强回忆起自己的扶贫经历时总有说不完的话。“在扶贫这个‘与国家共成长’的过程中,对我人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从高校教师到第一书记

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张志强进入复旦大学从事思政辅导员工作。一年后,经组织选派,张志强先后到云南省永平县曲硐村和胜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期两年。

虽然在平时工作中能接触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但扶贫工作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如何做?如何才能做好?自己心里没底。

来到村里,村委会办公地就成了张志强的“家”,饮食起居全部放在了这里。“刚到村里的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饮食关、气候关、语言关等一系列困难。”张志强说,当地人的饮食重油、重盐、重辣,让他很不适应,高原地区强烈的紫外线也很快让他黑了一圈,而更让他“头大”的是语言上的障碍。“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就没法有效开展工作。”

作为“空降”到村里的第一书记,村民们一开始对张志强并不“感冒”。“就一个‘娃娃’而已,能干什么!怎么会是复旦大学的老师呢?不会吧!”初到永平,看着张志强一张稚嫩的脸,大家对他并不信任,充满了疑惑。

但张志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工作中他才慢慢意识到,要想在村里有效开展工作,就必须完全融入当地,让村民觉得自己是“自己人”。于是,他从打扫公共厕所和楼道开始,慢慢参与村里的具体事务,并利用给村民开证明、调节矛盾纠纷等机会,加强与村民沟通交流。短短两三个月之后,他就已经基本能听懂当地的方言了。

“后来我晒得比较黑,在村里和村民打招呼,不知道的都会以为我是当地人。”张志强笑着说。

去年5月,张志强被调整到博南镇胜泉村驻村。如今,历时两年“驻村”生涯结束,张志强从一个毛头小伙蜕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村干部,工作得到驻村群众和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成为屈指可数的脱贫攻坚楷模。

村民的大事小事,都要当回事

“阿爷,你来了,快进来家里坐!”曲硐村6岁女孩佳佳一蹦一跳地从家门口出来,看到张志强,立马亲切地打招呼。在当地,方言的“阿爷”是阿哥的意思。对她来说,“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走路”的愿望终于变成了可期的未来。

2017年12月,张志强带领一支复旦大学的医疗队到曲硐村义诊,在村里的博南卫生院,张志强得知村里有个年轻妈妈经常带着女儿来买药,小女孩的脚有残疾。交谈中,张志强得知,佳佳出生时,两只脚都存在问题,经过按摩等措施,左脚恢复了正常,但右脚却最终成了马蹄内翻足畸形。

“在农村,像佳佳这样脚有残疾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欺负。”第一次见到这孩子时,张志强暗下决心要帮她把脚治好。

张志强拍了佳佳右脚的照片,辗转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骨外科的王达辉主任,确定可以手术后,在学校各方人士的帮助下为佳佳解决了手术费、交通费和食宿费。2018年1月,佳佳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完成了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手术,如今的她走路基本恢复正常。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把群众的事当回事。“在为群众做事的过程中,最难的还是沟通,有些村民就是不愿意和你说话。”张志强就遇到了件麻烦事:群众不愿意和自己说话。

在胜泉村,有一户困难家庭因下大雨家里院墙倒了。张志强了解情况后,联系学校筹到了相关经费帮他们修院墙。“起初他们不愿意和我说话,直到跑了两三次后,他们才答应修墙。”张志强无奈地说,后来他们修墙花了2000元村里全给补贴了。而今,女儿在村里做计生员,工资1000多,父亲被安排当护林员,每个月500元,这家贫困户已经脱贫。

稳住心沉下身,扶贫之路任重道远

在两年的扶贫工作中,张志强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扶贫经”。到曲硐村任第一书记后,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当时村里党员有100多人,大多数不在家,或者是老党员,年轻党员在家的少,发动起来比较困难。”张志强告诉记者。

从配齐支委班子入手,张志强为贫困村争取基层党建经费35万元,同时组织带领5名村干部(党员)到复旦大学参加培训。将组织召开例会变成一种制度,为村党员和村组干部多次讲授党课,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基本解决了党建方面的问题。

在如何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方面,张志强带领村委班子也做了很多工作。“开始的时候村委会主动提出来要发展农村电商,搞活村集体经济,所以我积极谋划促成这件事。”张志强认为,曲硐村有丰富的特产,比如核桃、鹅肝、腊鹅、中药、各种菌子等,发展农村电商有不错的前景。事实证明,张志强的推测是对的,如今,永平特产在复旦大学学生超市上架,销售量相当可观。

在张志强看来,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心只是推进自己觉得好的事情,难免会有“用药过猛”或“药力不足”等情况,村民不见得能接受,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工作中他一直很看中村民自身的发展动力,村民提出来的想法,只要有可行性,他就想方设法去促成,并做好服务工作。

“要致富先修路”,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个口号了。如今,站到山上往下看,胜泉村村组公路全部硬化,整个村出行很方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我不做第一书记了,但我从未离开扶贫队伍。”回到学校的张志强还一直关注着数千公里外的永平县,“我还在村委会微信群里,也在县扶贫工作队员群里,各种信息也经常关注。跟当地朋友干部经常会打电话聊一聊。”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