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奋斗在“天下黄土第一原”,让钢铁巨龙穿行而过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9-10-29 第1113期 A-A+

1

正在施工中的银西铁路甘宁段教子川特大桥

央视网消息:“深谷峻坡山无峰,万顷平畴出横空;娲皇补天欲取土,始将峰巅移苍穹。”这是清末诗人李良栋眼里的董志原。董志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是黄土高原最大的一块原面,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在这些寂寞了千百年的纵横沟壑中,如今正呈现一派火热景象。银西铁路的建设者们夜以继日铺路架桥凿隧,欲让一条引领当地经济大发展的钢铁巨龙从此穿越。

“要干就干最好”

银西铁路南起西安,北接银川,接沿黄城市带、陇东地区和关天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银西铁路甘宁段4标正线全长30.33公里,是中铁一局五公司托管项目。

2016年8月,李雪峰来到梁卯起伏沟壑纵横的 “天下第一黄土塬”担任项目总工程师。他个子不高,年刚不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铁路建设一线摸爬滚打,担任项目总工已有13个年头。从他架着一副眼镜的白净四方脸上,很难看出中年人的焦灼沧桑,仍带有一股意气风发的书卷气。

“工期紧、工程量大,管理跨度和战线长,业主对标准化管理及新工装工艺及成套技术推广应用要求极高。”李雪峰介绍,该项目部承建着全线的最大标段,其中长达11.865公里的贾塬隧道和以百米连续梁横跨青兰高速的教子川特大桥,是全标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1

银西铁路甘宁段主体工程(视频截图)

“技术工作很辛苦,要干就干最好。”参建国家重难点工程的十多年来,李雪峰始终守着这个初心,坚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快速成长为施工技术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也正是秉持这样的意志,他和同事们突破关键性技术难点,以破竹之势顺利推进,隧道掘进速度连日刷新纪录,特大桥连续梁精准合龙。

“绝不做企业的罪人”

“修路架桥,是造福民众的积德之举。干工程,保证安全优质,是技术人员的本分。”李雪峰这样定义自身的职责使命。

铁路局集团公司出台的新安全红线管理办法,是针对铁路建设领域质量安全现状和形势出台的最为严格的管理办法,这让李雪峰给自己的职责使命又加重了分量。“技术管理是项目的命脉,不能有一点纰漏,如果触碰了红线,砸了招牌,那我就是企业的罪人。”

1

现场检查钢筋间距

为确保不触碰红线,李雪峰组织全体技术人员优化施工组织,革新工艺工装,落实施工成套技术应用,加强过程控制。在以往的隧道开挖中,三级台阶作业工法常有打擦边球现象。实施红线管理后,要求工艺工法上必须符合设计标准。 

银西铁路贾塬隧道所穿越地带地形、地质复杂,按照红线标准,开挖中作业台阶得缩短,台架要改换,老经验行不通了,一时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作业队有抵触情绪。 

李雪峰给现场技术人员和作业队做工作,不容商量坚定地说:“红线不能碰,必须在规则以内想办法。”经过不断的调整摸索,终于使隧道掌子面三级台阶开挖达到既符合设计要求又满足初支、仰拱、二衬作业齐步走的最佳状态,得到业主的赞赏:“你们落实红线管理是实打实的!”。

在李雪峰看来,工程质量就是人、机、法,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关键技术用好了,把人为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红线问题就可以得到控制。

“莫负青春好时光”

中铁一局银西铁路项目部,共有30多名技术员,90%以上是近两年来新入职的毕业生,工程推进面临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作为项目总工,李雪峰深知肩负的责任,要帮助新人尽快成长,培养一支优秀技术人才队伍。

1

带领年轻团队技术攻关

白天,他在工地上教年轻同事工作方法、传授现场技术管理经验;晚上,他手把手教他们分析研读图纸、编制施工作业方案、完成内业资料,每个季度还要组织闭卷考试,对所有新来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然而,他的苦心并没能让这些年轻人全部领会。单调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们还是更喜欢在电脑和手机上打打游戏,放松心情。第一次考核成绩出来后,及格者寥寥无几。

看着成绩单,李雪峰深夜无眠,他写下一条数百字的微信群发出去,诚恳劝诫寄语。”人生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奋斗出的美景。”语重心长的教诲,让年轻人们深受触动,沉下心来工作和学习,钻研知识和技术。  

在李雪峰的精心培养下,短短两年时间,已有十多名见习生迅速成长起来,在不同关键技术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对此,项目负责人赞叹说:“一批批人才成长起来,项目实现了人才效益,李雪峰功不可没。”

1

银西铁路甘宁段教子川特大桥(视频截图)

如今,壮阔如画的黄土塬沟壑间,银西铁路拔地穿行而起。2020年底建成通车之后,陕甘宁三地的“3小时经济圈”将成为现实。在此之前,李雪峰将带着年轻的建设者们继续鏖战。(文/辛静 张晓东 ; 编辑/张琪)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