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五天开两场座谈会释放哪些信号:资本市场亟需由大转强

来源:澎湃新闻  |  2019年10月23日 05:16
澎湃新闻 | 2019年10月23日 05:16
原标题:证监会五天开两场座谈会释放哪些信号:资本市场亟需由大转强
正在加载

  A股市场有望迎来更多中长期资金。

  10月22日,证监会发文介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于10月21日主持召开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险机构负责人座谈会。

  会议提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任务。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转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入手,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A股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进程中,存在两大短板,一是机构投资者规模过小,二是长期资金严重不足。要想补足短板,需要大力发展股票基金,以及公募类的资产管理产品,而这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有一个慢慢培育的过程。

  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蔡钧毅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当中,要强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个战略规划会在未来的数年中在资本市场体现出来,以价值投资为依据的市场生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蔡钧毅提醒,对于市场而言,本次会议释放的精神将释放长期利多信号,但这绝不意味着A股将迎来短期暴涨,投资者不应将此视为短期炒作的战术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不久前的10月17日刚刚主持召开了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座谈会。短短5天、3个工作日之内,证监会就召开了两场机构座谈会,而且都由易会满亲自主持,在证监会“深改12条”提出以来,这样高频次的密集座谈会意义不小。

  10月21日的会议有哪些看点?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对市场而言意味着什么?澎湃新闻梳理出以下五大要点供投资者参考。

  要点一:资本市场亟需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

  座谈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促进资本形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缓释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新时代资本市场必须肩负起增加居民投资选择、发展直接融资、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提升国家金融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证监会将和包括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起,抓住机遇、勇担使命,共同把资本市场建设好、发展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会议认为,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市场体系,聚集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企业,股票、债券、期货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积聚起一定的发展势能,但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等短板依然存在,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还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的需要,亟需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

  “资本市场亟需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这样的表述在近年来的证监会发文中并不常见,但相当契合当前的市场发展现状。

  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了12项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例如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等,无一不是旨在做强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效率。

  要点二:再提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

  证监会表示,当前正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理念,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全面改善市场生态。

  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目前的A股市场,一方面在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加大国际化改革的力度。无论是以注册制为抓手的市场化改革,还是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为主要措施的国际化改革,力度都非常大,推进的速度也很快。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改革,应该说是我们最近几年资本市场取得的重大成就。”

  不过,董登新指出,在这两大改革过程中,市场存在两个重大短板。“一个就是我们缺乏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过小,另外一个就是长期资金的严重不足。目前的A股市场还是典型的散户市,在A股交易额当中90%左右都是散户完成的,机构的比重非常低。而A股市场的资金大多以短炒、赚快钱为主要特色。相对来讲,作为长期资金的代表,养老金、保险资金在这方面的规模还太小,没有办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改革在年内有了明显加速的趋势。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其中提到,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

  证监会在10月22日的文章中披露,资本市场重点改革任务的扎实有序推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为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提供更好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

  要点三: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证监会表示,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转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入手,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

  具体来看,一是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发展投资顾问服务,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向长期配置力量转变。

  二是以纾解政策障碍为重点,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研究完善引导资金长期投资的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

  三是以优化基础性制度为根基,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着力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这并不是证监会首次提出要增加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在证监会9月份公布的12项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中,第六项就是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证监会当时表示,要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

  要点四:进一步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

  会议强调,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力量,在优化投资者结构、维护市场稳定发展、提升市场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拓展市场参与深度潜力巨大。证监会称,希望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坚定信心,积极行动,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市场化思维,进一步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

  二是坚持长周期业绩导向,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对外部管理人及金融产品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着力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三是坚持强化投研能力建设,调整优化投研决策体系、投资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强股票市场研究和投资专业队伍建设,充分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投资收益稳定性。

  四是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资创新型企业,主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实体企业一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蔡钧毅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推动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入市,包括投研力量的建设,制度性的激励措施,种种措施来看,长期资金入市会是一个渐次入场的过程,就像外资入市,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相信依然会强化这三年以来价值投资的市场风格。

  要点五:易会满亲自主持,五天两场座谈会

  需要注意的是,10月17日、10月21日,五天、三个工作日之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主持召开了两场面对市场主力机构的座谈会,一场针对一级市场,一场针对二级市场。

  在10月17日召开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座谈会,易会满围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私募股权机构代表座谈交流。

  会议提到,当前我国正加快科技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带来大量投资机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正积极推进,创业板改革、新三板改革以及发行、上市、交易等基础制度改革的陆续实施,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更加便捷、更为丰富的退出选择。

  10月21日的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险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则主要针对二级市场,围绕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除了召开座谈会,证监会近期颁布的重磅新规也不少。

  10月11日,证监会明确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时点。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允许创业板进行借壳重组。此外,《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可以看出,在提出“深改12条”以来,证监会正在加强与业界机构的交流,积极吸纳市场意见,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致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编辑:康彦龙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证监会五天开两场座谈会释放哪些信号:资本市场亟需由大转强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