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主战场 贵州科特派扛起产业扶贫大旗

来源:科技日报  |  2019年10月22日 10:06
科技日报 | 2019年10月22日 10:06
原标题:脱贫攻坚主战场 贵州科特派扛起产业扶贫大旗
正在加载

  近年来,贵州省科技特派员解决农业技术难题8万余个,推广农业新技术两万余项,协调解决资金32.43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决策部署和脱贫攻坚重点产业,贵州省每年选派1000余名省级科技特派员赴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服务,促进全省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发展。

  日前,来自贵州省科技厅的消息显示,近年来,贵州省科技特派员解决农业技术难题8万余个,推广农业新技术两万余项,协调解决资金32.43亿元……这一成绩单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的前赴后继,是一个又一个“科特派+”模式的催化效应……

  原本想试试结果一干多年

  “我是沂蒙山区人,老家致富就是靠的果树。贵州山区要脱贫,果树能发挥很大作用,我希望能出一份力……”说起自己搞核桃研究的初衷,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潘学军的话语中透着朴实。

  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葡萄研究的潘学军,在来到贵州之前对核桃知之甚少。2006年,贵州大学与赫章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需要找个专家到县里开展核桃果树研究。在学科带头人的鼓励下,原本去“试一试”的潘学军,一干就是13年。

  赫章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从县城到贵阳306公里,坐汽车大约要花8个小时。不知多少次,在往返赫章的长途车上,潘学军心里反复谋划着赫章农民的致富蓝图。为选育优良核桃品种,他用两年时间走遍了贵州88个县市。

  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潘学军对贵州潮湿的天气很不适应,加上常年上山下山膝盖损伤,38岁时他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医生要他注意休息,可忙碌惯了的他哪里放得下自己的核桃,还是照样上完课就出差。每年,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

  在潘学军的指导下,赫章农民李富贵建核桃采穗圃,从贫困户一跃成为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致富户,他本人也成了核桃嫁接的技术员。从无品种到合作选育了4个本土优良品种,核桃种植面积从14万亩增加到163万亩,核桃加工产值从0.45亿元增加到5亿元,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因为产业持续扩大,赫章专门成立了核桃产业事业发展局。

  这背后,离不开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潘学军的努力,他用13年心血浇灌的赫章核桃产业蓬勃发展。因为核桃产业,赫章成为贵州省首批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更被批准为国家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当地彝族老乡把他带领大家发展核桃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编成彝族歌四处传唱。

  2015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赫章考察核桃产业时,遇到正在给群众作农技指导的潘学军,称赞他“带动作用发挥得好,是了不起的‘核桃专家’。”

  在贵州,还有很多像潘学军这样,最初被选派为科特派只是想试试,结果一干就是很多年,为当地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种瓜群众创建上亿元产业链

  贵州是高原湿润季风气候,资源禀赋独特,非常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近年来,食用菌在贵州异军突起,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短平快产业。在贵州省科技厅的组织下,一批批科技特派员走向田间地头,扛起了产业扶贫的大旗。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朱国胜博士就是其中一位。2016年,朱国胜以农业专家的身份挂职贵州省纳雍县,协助县长抓食用菌产业。

  彼时的纳雍县,食用菌只是零散生长,“产业”二字无从谈起。朱国胜结合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和科技研发优势,帮助纳雍县制定出食用菌产业化扶贫规划,从研发到菌种、栽培、销售……涵盖了整个产业链条。

  两年来,朱国胜在纳雍县组织启动了8400多平方米食用菌研发中心和年产能3000万棒的规模化菌棒生产基地建设,累计带动3259户贫困户。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如今,在这首布依族民歌的发源地——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镇,佛手瓜产业正悄然崛起。

  而在3年前,这里的佛手瓜还只是零星种植,远远谈不上规模,老百姓更多的是靠天吃饭。随着贵州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李裕荣的到来,当地老百姓学会了依靠科技种植佛手瓜,并在瓜下种上了蘑菇,养上了蜜蜂。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扶贫,好花红镇构建起了一条可以为“种瓜群众”创收上亿元的产业生态链。

  放眼贵州脱贫攻坚战场,类似的科技特派员数不胜数。

  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文蓉说,2015年以来,贵州省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主要产业和基层技术需求,省市县共选派了8455名科技特派员赴贫困地区开展服务。3年来,科技特派员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兵团式作战集团化推进

  贵州省将科技特派员纳入全省科技工作重要内容,自2015年底开始,在省级层面建立由组织、科技、农业等12个部门组成的联席制度,联合开展科技特派员选派、服务、考核、表彰等工作。选派具有技术专长、富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聚焦深度贫困村,“兵团式作战、集团化推进”,有效解决产业扶贫中的各种问题,总结出“科技特派员+农户”“公司+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创办实体+农户”等先进模式。

  为了激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创新创业和服务“三农”,贵州省还通过职称评审、人才专项、科技申报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有效提升了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2019年,贵州省为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开设科技项目申报绿色通道,立项实施93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参与实施。贵州省铜仁市甚至把支农成果作为科技特派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对不作为的科技特派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有作为的科技特派员,优先考虑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

  雷文蓉说,在2020年前,作为脱贫攻坚关键的时期,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将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根据全省主要扶贫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将科技人员专业与地方需求更好结合起来,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下一步,贵州省将围绕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产业技术需求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实行一个产业一个核心技术团队、一条科学发展路径、一套技术支撑方案,同时,积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由科技特派员开展在线问诊,为企业、合作社提供线上咨询和线下技术服务,强化科技支撑,体现科技担当,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何星辉)

编辑:王汝希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脱贫攻坚主战场 贵州科特派扛起产业扶贫大旗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