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去南京 这些山值得一爬

来源:金陵晚报  |  2019年10月21日 14:30
金陵晚报 | 2019年10月21日 14:30
原标题:秋天来南京,该爬哪座山?看看古人怎么说……
正在加载

  自电影《攀登者》上映以来,登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秋高气爽风光好,秋天也是登山的好时节。天气不冷不热,沿途还能欣赏丰富多彩的秋季色彩,让人在锻炼中心旷神怡。南京自古就流传着登山的习俗,“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一景是“幕府登高”。

  除了幕府山,南京可以登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如:紫金山、清凉山、栖霞山、雨花台……到底哪些山秋景最美,人们在秋季又会钟情于哪座山?

  南京人与登山有不解之缘

  “金陵四十八景”推荐幕府山

  站在幕燕滨江风光带的入口——永济大道,江风迎面吹来,使人心旷神怡。一边是绿树成荫连绵起伏的幕府山,一边是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长江。红红绿绿的帐篷点缀在幕府山下,家长们带着孩子沿江边的亲水栈道游玩,风筝在蓝天上上下飞翔。

  幕府山位于南京主城北部,濒临长江,延绵起伏,素有“十里长山”之称。10月20日,2019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登高节在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拉开帷幕。除了南京市民,还吸引了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114名国际友人参与。

  不过,当“登高”初成习俗时,幕府山还不是南京人的首选。

  据《江苏地方志》,南朝齐武帝萧赜前往都城建康(今南京)东郊钟山之阳的孙陵冈商飙馆(昔日亦称“九日台”),“登高宴群臣”,放飞心情,此举对后人影响较大。人们登高望远,可以讨个“步步高”之类的吉祥口彩。

  宋代以后,南京鸡鸣山、栖霞山等地,都是昔人秋日登高胜地,只不过“以登雨花(台)者为最多”罢了。

  而北郊幕府山雄峙长江之滨,因为东晋王导设幕府于此而得名。清朝,“幕府登高”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幕府山好看的风景还是挺多的,你看“金陵四十八景”中,幕燕风景区就独占六景,分别是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和燕矶夕照。

  朱元璋也喜欢在幕府山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相传,朱元璋来到幕府山东北角的燕子矶,诗兴大发,当即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如今,幕府登高习俗已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景记录南京城市风貌的《儒林外史》

  推荐雨花台、清凉山

  在历代以南京为背景的传世名著中,有不少作品记录了南京人登山的传统。

  《儒林外史》是明清通俗小说中展现南京城市风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书中的南京是一座有血有肉的城市,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南京人登山的描写。

  第29回写杜慎卿等人来到雨花台游览,众人“走到山顶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第55回又写开茶馆的盖宽与邻居来到雨花台绝顶,“望着隔江的山色,岚翠鲜明,那江中来往的船只,帆樯历历可数。那一轮红日,沉沉的傍着山头下去了”。

  雨花台借助地势之利,可以眺望城内外景致,是登高游览的最佳选择,而登高之后眼界开阔所产生的感慨与万千思绪,又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物心灵之间的互动。

  除雨花台之外,《儒林外史》 还写到了南京城西部的清凉山。第33回杜少卿携妻子游览清凉山,“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 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第55回又写裁缝荆元往清凉山访友,“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在”。

  雨花台靠近城南,映入登临者眼中的是城市的五光十色,而清凉山处在较为宁静的城市西部,带给登临者的是闹中取静的静谧世界,与山名遥相呼应。

  紫金山、栖霞山

  也是秋日登高佳处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山因寺得名。

  有人称:“识山人游栖霞山,不识山人游天下山。”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干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秀丽的景色令人陶醉。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千佛名蓝”之称,还被帝王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当年,乾隆曾五次南巡,俱设行宫于栖霞寺。“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山在南京的历史变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令世人瞩目。

  当然,深秋的栖霞山更美,红叶如火,色艳如花,灿烂如霞,层林尽染,枫叶把这山色浸染得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哪怕你不去看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就去看那成片的枫林,层层叠叠,漫山红遍,长风过处,万叶婆娑,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民间会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

  紫金山,南京山界的“老大”,南京人喜欢紫金山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样的美,人们总也去不够。秋天的紫金山仿佛打翻了调色盘,流水潺潺,鱼蛟尽欢,参差古木,落英缤纷。山的好,你都知道,而紫金山中,还藏着若干秘湖,其中的琵琶湖、前湖、紫霞湖,堪称“紫金山的三只天目”。(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翟羽)

  延伸阅读

  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南京籍登山运动员发明了最早的登山鞋

  正常人登山都会选择成熟的登山道,而有些“驴友”则喜欢自己闯出一条道来。南京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驴友”,他到哪儿登山,哪儿的“民警”、“消防救援”就要出动。

  谢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因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谢灵运的爷爷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一举打败了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立下赫赫战功,被东晋朝廷封为康乐公,食邑二千户。谢灵运自幼长得灵秀俊逸,聪明好学,谢玄视之为掌上明珠,谢灵运十八岁时袭承康乐公,仍然食邑二千户。此时,他已由钱塘搬至建康(今南京)的乌衣巷,与王、谢两大家族子弟互相游赏,度过一段世家子弟的富贵风流生活。

  后来,出入仕途不顺,谢灵运决定辞官。无官一身轻后,他便率领一帮随从,组团登山玩水,探奇觅胜。据《宋书·谢灵运列传》载,谢灵运经常带着几百号人,“凿山浚湖”,以致惊吓了当地太守,以为是山贼前来打劫。

  谢灵运特别喜欢攀登幽静险峻的山峰,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真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登山攀爬运动员。

  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时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时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如果属实的话,谢灵运应该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曾有这样的诗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的“谢公”、“谢公屐”就是指谢灵运和他所制作的登山鞋。

编辑:王若怡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秋天去南京 这些山值得一爬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