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匠心贺兰砚:先考虑怎么做 把作品做完美了自然就有价钱了
面孔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0日 22:30

央视网消息:“好砚台,摸起来就像小孩子肌肤一样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宁夏贺兰砚“闫家砚”第四代传人闫森林,介绍着自己的作品。今年,在国新办举行的“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发布会发布厅外,包括贺兰砚在内的当地非遗展示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目光。

“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当年这首诗,形象展现了贺兰砚的特点。贺兰砚是宁夏五宝之一,用贺兰石刻制,磨出的墨汁细腻而有光泽,加盖后存墨数日不干不臭。贺兰石天然呈绿紫两色,清雅古朴,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贺兰砚似云、似月、似水、似山的图案,雅趣天成,精心雕琢,每款作品世上独一无二。

“我的家族是从1898年开始做砚,我是我们这个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从小是耳濡目染,我真正学徒是从21岁开始,到现在已经干了47年。”在历史传承中,贺兰砚的制作越发精细,较为突出的便是闫家。历经几代传承人,逐步形成了讲究因材施艺,相石俏彩,含蓄典雅,讲究意境的“闫家砚”风格。因多年手拿刻刀,闫森林老先生手指磨出厚厚的老茧。但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纯手工制作工艺,对贺兰砚雕刻中每个细节都认真琢磨。

“作为砚台制作,难点首先是创意。尤其是要贴切材料,我们叫因材施艺。”贺兰砚的制作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要求高的过程,雕刻贺兰砚是个苦差事,在闫老看来,材质、创意、做工,这些都很重要。“不是像一般的,主动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跟画家一样,画家画画是在一张白纸上,我们这个,就等于一张白纸,给你先洒了些墨点子,你要把这些墨给充分利用起来,又要协调。”

“像这个,五层颜色,有些就是像老虎自然斑纹。我前前后后考虑有半年才开始动手的,设计了好多稿呢。”闫老指着一方砚台,雕刻的老虎栩栩如生,斑纹浑然天成。闫老说,一方佳砚,艺人们往往要呕心沥血数月以至年余。面对一块贺兰石石料,需观其质,量其彩,反复构思推敲,方才下刀。先顺理走刀,粗凿重刻,根据所绘纹样或浮或镂,现出轮廓层理,再精雕细琢,挥艺传神,刀毕功就,砚成方休。

“心中还是要有预案的”,闫老拿起另一方砚台,上面一只青蛙躲在叶下,白色的眼睛好像一直在注视着你,“像这个,当时设计时,就是以这条线作为主题,叫一叶知秋,但它这两个点,是在下面,当时你是看不到的。等你把它打下去了以后,突然发现这两个小石眼了。随时就要考虑,怎么样把这个图案修改。这反而成了你的亮点,用这两个点做青蛙的眼睛,贴切这个题材-知秋,青蛙也知道冷了,藏在叶子底下了。对你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的。”

“现在的传承有瓶颈,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我们通过各方面来传承,一个是带徒弟的方式,另外一个是把它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宁夏贺兰砚的发展与跨越百年的“闫家砚”是分不开的。为使技艺得以传承,目前,闫森林采取收徒和学校传授等多种方式传承。2011年,宁夏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艺美术系,聘请闫森林为客座教授,定期向学生讲授“闫家砚”雕刻技术。

“成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你要能吃得了苦,你要能够定下来心,你要有个长期的、一辈子坚守这个东西的信念。”一般的工匠是比较多的,成为大师级的人是比较少的。在闫老看来,每一个创作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种吸引。

“金钱,你不要被它影响了。”雕砚艺人要了解很多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人物,这样才能与之相契合,互相承载。岁月的沉淀,让闫老有种超脱,“我们有时候做这些东西,我不考虑最后能卖多少钱。我先考虑做,你把作品做完美了,自然就会有价钱了!”

浮华中甘于坚守,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几乎一切都在讲求效率,降成本还想获得利益最大化,我们更需要始终如一对匠心的坚守,这是匠人对古老技艺的传承,也是原本敦实厚重的底子。

编辑:刘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