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国重器”集中亮相!与水下机器人彰显中国实力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10月18日 14:40
央视网 | 2019年10月18日 14:4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海洋“大国重器”集中亮相

  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正在深圳举行,一大批海洋“大国重器”及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亮相。

  本届海博会,以“蓝色机遇,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洋经济成就展展区、海洋新兴产业展区和国际展区等五大板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蓝鲸1号”钻井平台、“海洋二号”卫星等海洋大国重器的集中亮相备受关注。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蓝鲸1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央视记者 蒋树林:我身旁这个模型展示的就是“蓝鲸1号”,在实际当中它的体量是非常庞大的,有37层楼高,甲板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钻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5000米,能够覆盖南海97%以上的油气作业面积。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傅强:蓝鲸平台的出现,可以使我们南海的油气开发,从水深300多米跃升到3000多米。同时蓝鲸平台还可以满足我国南海开发可燃冰的需求,可燃冰也是我国下一代清洁能源研究的重点方向。

  无论是海洋钻井平台,还是远洋通信系统,建设海洋强国,要想不受制于人,推动国产化是必由之路。由光启集团研发的苏武系列远洋卫星通信系统今年刚刚上市,比国际允许出售给中国的同类产品尺寸缩减50%,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舰艇,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最新自主创新成果。

  超材料863项目首席专家 赵治亚: 苏武系列远洋通信系统是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且达到了这个领域的设计极限。有了苏武系列,我国船只在执行远洋任务的时候,在几千海里甚至上万海里的地方可以实现与我们的实时通信。

  本次海博会发布的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在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深海一号”顺利下水,“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面世,这些海洋大国重器为海洋经济升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3万亿元,未来三年,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望保持9%以上。

  水下机器人“游进”海博会

  海洋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探索广袤的海洋世界,离不开水下机器人的助力。海博会上,一大批新型水下机器人逐一登场,成为新亮点。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水下机器人研发,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在本届海博会上,由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研制的仿蝠鲼水下机器人格外引人关注。顾名思义,这种水下机器人参照“海中风筝”蝠鲼这一海洋生物的特性进行研制开发,具备灵活敏感的环境感知能力和地貌观测能力,在海底科考、海洋牧场的智慧管理中广泛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 韩建新: 用仿生科学代替我们人类的眼睛和耳朵,去感知到海洋、我们人类和生命现在还不能感知到的领域,帮助我们人类执行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我们仿生机器也取名为蝠鲼,同名为福分,寓意着国家海洋战略会给我们人民生活带来美好的享受。

  比水下机器人在海洋作业更精准的,还有水下载人潜水器。这个高2米、好似威猛“钢铁侠”的大个头,就是我国最新一代水下载人潜水器。它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这套名叫“常压潜水系统”的水下潜水服。这套巨型潜水服重300斤,但是人穿上后下海却毫无压力,据测量,其在深海水压下的重量仅为2公斤,是专为海底勘探员配备的深海常压潜水服,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申万秋: 水下载人潜水器,就像神话故事里所讲的,我们普通人穿上避水服,手里拿着避水珠,到深海具有超级能量,能够解决复杂的水下作业问题。同时,我们这个装备也可以和水下机器人协同,一起开展工作,提供有效、及时、准确的信息。

  目前,深海运载与作业技术装备朝实用化、综合技术体系化方向发展,水下潜水器、载人潜水器和配套作业,实现装备之间的相互支持、联合作业、安全救助,可以更好地完成水下调查、搜索、采样、维修、施工、救捞一系列深海任务,这将成为国际深海运载与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央视记者 蒋树林 刘成 朱姝 喜子 志坚)

编辑:康彦龙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海洋“大国重器”集中亮相!与水下机器人彰显中国实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